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Python】OpenCV-使用ResNet50进行图像分类

天行五煞 2024-03-05 阅读 19
html前端

1. 块级元素:网页布局的“基石”

块级元素就像是建筑中的砖块,它们堆砌起页面的结构。<div><p><h1><h6>,还有<ol><ul><li>,这些都是常见的块级元素。让我们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1.1 特性

  • 结构性:块级元素天生就是为了构建页面的骨架而生,它们默认占据一整行,形成一个“块”。
  • 大小控制:你可以随意设定它们的宽度(width)和高度(height)。
  • 垂直排列:块级元素默认垂直排列,每个元素都会在新的一行开始。
  • 边距合并:块级元素的垂直相邻边距会发生合并(margin collapsing)现象。

1.2 在布局中的应用

由于其结构性,块级元素很适合用来构建页面的主要结构,比如头部(header)、尾部(footer)、主要内容区域(section)和侧边栏(aside)。

2. 行内元素:页面布局的“流动之水”

行内元素,如<span><a><img><strong><em>,则更像是水流,它们在文本中自如流动,不打断文本的连续性。

2.1 特性

  • 流动性:行内元素不会独占一行,它们会在文本中从左到右流动,仅占据必要的空间。
  • 尺寸限制:它们通常不允许你设置宽度和高度,它们的大小由内容决定。
  • 水平排列:行内元素在不被打断的情况下会水平排列。
  • 无边距合并:行内元素的垂直边距不会合并。

2.2 在布局中的应用

行内元素更适合用于流式的内容,比如文本链接(<a>)、强调(<em>)、重要(<strong>),或者是插入图片(<img>)。它们是页面文本内容的一部分,不会打断行的流动性。

融合与转换

虽然行内元素和块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有明确的分工,但在现代的网页布局中,我们有时需要打破这些限制。CSS提供了display属性,允许我们将块级元素表现为行内元素,反之亦然。例如:

  • display: inline; 可以让块级元素表现得像行内元素。
  • display: block; 让行内元素拥有块级元素的特性。
  • display: inline-block; 则结合了两者,让元素既能在一行中流动,又能设置宽高。

一个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在线上书店的页面上展示书名和作者,书名应该使用<h2>块级元素,因为它具有标题的重要性;而作者的名字则适合使用<span>行内元素,因为它通常是书名的补充信息,不需要独占一行。

结论

通过理解行内元素和块级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网页布局的流动性与结构性。将块级元素视作构建结构的工具,而行内元素则用来处理文本流,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既有条理又自然流动的网页布局。记得,使用display属性,我们可以在这两个世界之间自由转换,让布局更加灵活和多样。

而现在,随着Flexbox和Grid这样的CSS布局技术的流行,我们对元素的布局能力有了更多的控制,但即便如此,理解行内和块级元素的基本概念依然是前端布局的基础。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