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的制作及封装
电子标签的制作及封装概述
作为终极产品,智能标签不受"卡"的限制,形态材质也有多姿多彩的发展空间。
它的产品分三大类:
1、标签类
2、注塑类
3、卡片类
1. 标签类
带自粘功能的标签,可以在生产线上由贴标机揭贴在箱、瓶等物品上,或手工粘在车窗(如出租车)上、证件
(如大学学生证)上,也可以制成吊牌挂、系在物品上,用标签复合设备完成加工过程。产品结构由面层、芯
片线路(INLAY)层、胶层、底层组成。面层可以用纸、PP、PET 作覆盖材料(印刷或不印刷)等多种材质作为
产品的表面;芯片线路(INLAY)有多种尺寸、多种芯片、多种 EEPROM 容量,可按用户需求配置后定位在带胶
面;胶层由双面胶式或涂胶式完成;底层有两种情况:一为离型纸(硅油纸),二为覆合层(按用户要求)。成
品形态可以为卷料或单张。
2. 注塑类
可按应用不同采用各种塑料加工工艺,制成内含 Transponder 的筹码、钥匙牌、手表等异形产品。
3.卡片类
3.1.PVC 卡片
相似于传统的制卡工艺即印刷、配 Transponder(INLAY)、层压、冲切。可以符合 ISO-7810 卡片标准尺寸,也
可按需加工成异形。
3.2.纸、PP 卡
由专用设备完成,它在尺寸、外形、厚度上并不作限制。结构为面层(卡纸类)、Transponder(INLAY)层、底
层(卡纸等)粘合而成。
总结
通过上述形态介绍,可以初步了解到智能标签的封装加工完全跨越了传统"卡"的概念,更表达了智能标签在应
用领域上的前景是广阔的。随着智能标签产业链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将会因为有了形态各
异的智能标签而迅速提升一个新台阶。
射频标签通信协议简介
概述
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构成的是一个无线数据通信系统。
1. 射频标签通信协议简介
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交换的是数据,由于采用无接触方式通信,还存在一个空间无线信道。因而,射频标签
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构成的是一个无线数据通信系统。在这样的数据通信系统模型下,射频标签是数据通
信的一方,读写器是通信的另一方。要实现安全、可靠、有效的数据通信目的,数据通信的双方必须遵守相互
约定的通信协议。没有这样一个通信双方公认的基础,数据通信的双方将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步调也无
从协调一致,从而造成数据通信无法进行。
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时序系统问题;通信握手问题;数据帧问题;数据编码问题;数据的完整性问题;多标
签读写防冲突问题;干扰与抗干扰问题;识读率与误码率问题;数据的加密与安全性问题;读写器与应用系统
之间的接口问题。
射频标签内存信息的写入方式
射频标签内存信息的写入方式概述
本文对射频标签信息的写入方式作了简单介绍。
射频标签读写装置的基本功能是无接触读取射频标签中的数据信息。
从功能角度来说,单纯实现无接触读取射频标签信息的设备称为阅读器、读出装置、扫描器等。
单纯实现向射频标签内存中写入信息的设备称为编程器、写入器等。
综合具有无接触读取与写入射频标签内存信息的设备称为读写器、通信器等。
射频标签信息的写入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射频标签在出厂时,即已将完整的标签信息写入标签。这种情况下,应用过程中,射频标签一般具有只读
功能。只读标签信息的写入,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射频标签芯片的生产过程中即标签信息写入芯片,使得每一
个射频标签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 UID(如 64Bits)。应用中,需再建立标签唯一 UID 与待识别物品的标识信息之
间的对应关系(如车牌号)。只读标签信息的写入也有在应用之前,由专用的初始化设备将完整的标签信息写入。
(2)射频标签信息的写入采用有线接触方式实现,一般称这种标签信息写入装置为编程器。这种接触式的射频
标签信息写入方式通常具有多次改写的能力。例如,目前在用的铁路货车电子标签信息的写入即为这种方式。
标签在完成信息注入后,通常需将写入口密闭起来,以满足应用中对其防潮、防水、防污等要求。
(3)射频标签在出厂后,允许用户通过专用设备以无接触的方式向射频标签中写入数据信息。这种专用写入功
能通常与射频标签读取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射频标签读写器。具有无线写入功能的射频标签通常也具有其唯一
的不可改写的 UID。这种功能的射频标签趋向于一种通用射频标签,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仅对其 UID 进行
识读或仅对指定的射频标签内存单元(一次读写的最小单位)进行读写。
应用中,还广泛存在着一次写入多次读出 WORM(Write Once Read Many)的射频标签。这种 WORM 概念即有接
触式改写的射频标签存在,也有无接触式改写的射频标签存在。这类 WORM 标签一般大量用在一次性使用的场合,
如航空行李标签,特殊身份证件标签等。
无论是怎样的情况,对射频标签的写操作均应在一定的授权控制之下进行。否则,将失去射频标签标识物品的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