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生活中的线性思维就是一种思维陷阱

松鼠树屋 2021-09-30 阅读 29

1 古代的科举不是为了选材和化育天下,而是为了牢笼志士

“别被钱框死了!国家的运转机制本质上不是为了生产更多的优秀人才,而是为了更好地统治人口。做一个学生,学校是要为你所用,而不是你要为学校所用。我们上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钻学校的套,但更要学会自己破套,带着套出来。” 这是大西在小黑屋里给我们分享的一个片段。

对于大西的引导和分享,让我有点恍然大明白的感觉。从国家层面来看,学校是教育人的工具,但的确更是通过思想牢笼读书人的地方,这就像古代的科举,本质目的不是为了选材,也不是为了化育天下,而是为了牢笼志士,让全天下的聪明人都进入到八股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经句,白首穷经,这样的话这些聪明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也不容易被歪门邪道所蛊惑了。这样读书人安定了,即使天下有人想造反,也不过是一些草寇之流,根本成不了大事。

现在再来看每年那么多名校出来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不是想着创业搞创新,而是更多想着进大厂进国企进体制做公务员,拿到一份高薪稳定的职位,并还以此为荣。这类人或者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当下的我,在学校时,都是为学校所用,在公司时,为公司所用,活的像是一个工具人,实则是思想被禁锢在牢笼里面了。

但如果能看到这个套并跳出这个套,让自己在学校时,让学校为自己所用,在公司时,让公司为自己所用,帮助我们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抓住本质的能力,帮助我们突破线性思维,真正明白很多现实问题,绝不是简单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我们思维和认识的问题,当我们真正不被钱所框,能够做到顺势而为,具备思考和选择能力的时候,想必这才算是真正活出了自己。

所以我就在想,将来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要求他在成绩上和别人如何比较,他只需热爱学习热爱探索即可,在学校的学习,只需学到基础的知识即可。要知道孩子一旦追求成绩,就进入了学校的套,而越是追求越是挣扎,这个套就束得越紧。我的孩子他只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把自己的精力大胆尝试探索他热爱的喜欢的事物即可。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长跑,关键的不是开始起跑的那几秒,而是后面路途中一个个路口的关键选择与判断。

同样,对于自己的写作一样,现在的我核心最需要的不是要如何打磨好自己的写作技法以及文笔,而是要提升自己的认知,解决自己在架构和方向上的顶层问题。至于技法那些东西,只要花时间去学都可以学会,那都是简单的事情,而框架和方向的问题,才是最应该花时间和精力仔细思考的,这是必须要端正的事情。


2 不让孩子犯错,就是陷害孩子

绝大多数家长现在对孩子都是各种管着圈着监控着,努力不让孩子犯各种错,总是生怕孩子受到各种伤害,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为此又是花费金钱,又是花费精力,各种累,这表面看似是一种无微不至的爱,然而这何尝又不是在给孩子挖坑设陷阱呢。

从小不让孩子尝试对错,不让孩子亲身感受选择后的结果,兴趣班家长选,补习班家长报,学校家长找,专业家长挑,各种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的一切家长都想干预,家长好像为孩子选择好了一切。

然而在孩子本该犯错的年龄,却失去了犯错的机会,在如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培养出选择和判断的能力呢。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家长自觉可以放手的时候,孩子上来犯的错可能不再是小差错,而更可能是天大的错,是犯罪,到时你说是谁害了孩子呢。

我们现在的物质财富条件或许还不宽裕,但趁着孩子还小,在他们孩子犯错,我们多数还完全可以承受得住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犯错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好与坏,去选择,去亲身体验选择之后的结果,去判断,与此同时,再适当给予一些正向引导和鼓励,如此次数多少,孩子有了感觉,拥有过放下过,自然就会懂得如何思考和选择,而这不知道要比帮助孩子各种选择高明多少个层次,这是不是就是一种跳出线性思维拼智慧而不是拼财力的做法呢。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