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java线程池原理(java线程池原理图)


Java线程池如何体现自己的用途?

  ava线程池就像数据库连接池一样,是一个对象池。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适应相关语言技术的变化。所有的对象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提高对象的使用率,从而达到提高程序效率的目的。

比如对于Servlet,它被设计为多线程的(如果它是单线程的,你就可以想象,当1000个人同时请求一个网页时,在第一个人获得请求结果之前,其它999个人都在郁闷地等待),如果为每个用户的每一次请求都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对象来运行的话,系统就会在创建线程和销毁线程上耗费很大的开销,大大降低系统的效率。

java线程池的终止判断问题

Java提供了线程类Thread来创建多线程的程序。其实,创建线程与创建普通的类的对象的操作是一样的,而线程就是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实例对象。每个Thread对象描述了一个单独的线程。要产生一个线程,有两种方法:◆需要从Java.lang.Thread类派生一个新的线程类,重载它的run()方法;◆实现Runnalbe接口,重载Runnalbe接口中的run()方法。

java线程池的理解

 线程池顾名思义是一个装着"线程"的池子,,它包含了很多已经启动好的并且处于睡眠状态的线程.当你有请求时,就会直接使用池子里面的线程而不用去创建.对于请求量很少的时候看起来没多少作用...但是当系统使用人数多了..请求数量很多的时候就会为系统节约大量的资源,让系统不去忙于线程的创建和销毁,,,而让系统更好的完成他的功能.

什么是java线程池

找的资料,你看一下吧:

多线程技术主要解决处理器单元内多个线程执行的问题,它可以显著减少处理器单元的闲置时间,增加处理器单元的吞吐能力。

假设一个服务器完成一项任务所需时间为:T1 创建线程时间,T2 在线程中执行任务的时间,T3 销毁线程时间。

如果:T1 + T3 远大于 T2,则可以采用线程池,以提高服务器性能。

一个线程池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1、线程池管理器(ThreadPool):用于创建并管理线程池,包括 创建线程池,销毁线程池,添加新任务;

2、工作线程(PoolWorker):线程池中线程,在没有任务时处于等待状态,可以循环的执行任务;

3、任务接口(Task):每个任务必须实现的接口,以供工作线程调度任务的执行,它主要规定了任务的入口,任务执行完后的收尾工作,任务的执行状态等;

4、任务队列(taskQueue):用于存放没有处理的任务。提供一种缓冲机制。

线程池技术正是关注如何缩短或调整T1,T3时间的技术,从而提高服务器程序性能的。它把T1,T3分别安排在服务器程序的启动和结束的时间段或者一些空闲的时间段,这样在服务器程序处理客户请求时,不会有T1,T3的开销了。

线程池不仅调整T1,T3产生的时间段,而且它还显著减少了创建线程的数目,看一个例子:

假设一个服务器一天要处理50000个请求,并且每个请求需要一个单独的线程完成。在线程池中,线程数一般是固定的,所以产生线程总数不会超过线程池中线程的数目,而如果服务器不利用线程池来处理这些请求则线程总数为50000。一般线程池大小是远小于50000。所以利用线程池的服务器程序不会为了创建50000而在处理请求时浪费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