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常见数字编码
常见的几种数字编码有:单极性不归零编码(NRZ)、单极性归零编码(RZ)、双极性不归零编码(NRZ)、双极性归零编码(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交替双极性反转码(AMI) 、三阶高密度码(HDB3)等等
📃单极性不归零编码(NRZ)
单极性不归零编码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它只使用一个电压值(0和+E)表示数据信息。在数据通信设备内部,由于电路之间或元器件之间距离很短,都采用单极性编码这种比较简单的信号编码形式。其编码形式如下图:
📃单极性归零编码(RZ)
单极性归零编码对于数据“1”,对应一个+E 脉冲和0电平,脉冲宽度比每位传输周期要短,即每个脉冲都要提前回到零电位;对于数据“0”则不对应脉冲,仍按0电平传输。单极性归零编码如图所示。
📃双极性不归零编码(NRZ)
双极性不归零编码对于数据“1”,用+E或-E电平传输;对于数据“0”,用-E或+E电平传输。如数据通信中使用的RS-232串行接口就采用这种编码传输方式,其特点基本上与单极性不归零编码相同。其编码形式如下图
📃双极性归零编码(RZ)
双极性归零编码对于数据“1”,用一个+E或-E电平传输;对于数据“0”,用-E或+E电平传输,且相应脉冲宽度都比每位数据所需传输周期要短;对于任意数据组合之间都有0电位相隔。这种编码有利于传输同步信号,但仍有直流分量问题,其编码形式如下图: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律为:对于数据“1”,用前半周期为-E电平,后半周期为+E电平;对于数据“0”则用前半周期为+E电平,后半周期为-E电平,即通过传输每位数据中间的跳变方向表示传输数据的值,如下图所示,下降沿表示“0”,上升沿表示“1”(不唯一)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和曼切斯特编码一样,在每个比特时间间隔的中间,信号都会发生跳变,不同的是,差分曼切斯特编码在比特间隙开始位置有一个附加的跳变,用来表示不同的比特。开始位置有跳变表示比特0,没有跳变则表示比特1,如下图。
📰交替双极性反转码(AMI)
在这种编码中,数据“1”顺序交替地用+E和-E表示,对于数据“0”仍变换为0电平。 如下图:
📰三阶高密度码(HDB3)
HDB3码可以看成是AMI码的一种改进码型。即将AMI码中出现连“0”的情况进行改进。
举例子:
HDB3码的解码规则:
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找到破坏极性交替的点(也就是V和前面一个1相同符号),可以断定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码;再将所有的-1变换成+1后,就可以得到原消息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