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养生指南 : 度 / 平衡(奔三了嘛 , 偶像)

水墨_青花 2022-04-16 阅读 68

参考:老中医给的100条养生建议(强烈推荐!)


1. 物极必反


1. 水至清则无鱼 , 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2. 为养生而死的 , 十之有三

到底怎么回事 ?

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

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

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

为什么 ?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

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

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

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2.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 ( 环境因素、潜移默化,但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奋斗 变得更好 )

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

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

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

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 ?

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

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1. 名心不死 , 无以入道


1. "名" 为五欲之最难破者 , 色次之 , 财又次之 , 食与睡更次之


2. 只有悟到什么是 “自然” , 才算是得道

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

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

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 生、长、收、藏 的过程。

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3. 应时学习 ( 活到老 , 学到老 )

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

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

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

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

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

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


3. 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

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 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 和 互相制约

什么是平衡 ?

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

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

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得慢。


1. 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

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令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

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

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2. 简单 与 复杂 互为阴阳

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 , 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

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

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