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哥嫂因为大侄子的学习问题,把大侄子打了,听说是扇的耳光。之所以说是听说,那是因为我白天走亲戚去了,回来后才听爸妈说的。爸妈说,要不是我和老婆回来,估计还在骂着呢。说不定,骂下去,晚饭也吃不成了。
大侄子是老妈从小一手拉扯大的,哥嫂除了定期就会成箱的奶粉外,几乎从来都没有管过。所以事后说起侄子被打,老妈心疼地直掉眼泪。听到侄子被打,我很震惊,也很心疼大侄子,哪怕是现在的我,虽然可以接受偶尔用脚踹的方式,但绝对是不接受用扇耳光的方式。
还和老婆为了这,一起坐下来安慰开导了大侄子,好一会儿。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根本不奢望大侄子的成绩立马就提高上去,我希望大侄子能够把挨打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得通,想得明白,同时能够明白上学到底是为了谁而学,是为什么而学。我相信,知道大侄子想明白了这两点,他就能够不放弃。
或许大侄子还想不明白,或者还懒得去想。但他只要能够知道要思考这两个问题,就可能会是好的。总之,我是这么认为的。其实,如果换成十几年前读七年级的我,可能也想不明白,因为那个时候的我更多只是知道死学,并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些事情。
所以说实在的,现在的我,多么希望那个时候的我能够有一个现在的我这样的小叔给我讲一下学习这里面的道理啊,可惜我没有,一个都没有。所以那个时候的我特别羡慕班级里那个拥有大学学历亲戚的同学啊。
2
哥嫂一心想给大侄子转学,想让他转到好点的学校读书,为此又是托关系,又是各种找人,最后听说因为侄子考试成绩分数不够,办不了,哥嫂为此甚是恼火。
在我看来,哥嫂几乎已经把转学当成了侄子上好学的救命稻草了,好像转不成学侄子就一定上不好学一样。而其实呢,对于教育,学校更多只是一个辅助,而主要的教育还是在于家长本身。如果家长把这部分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学校,结果注定是让人痛心的。
我一直认为打骂孩子是父母教育的一种无能表现。哥嫂打骂大侄子,尤其是扇耳光,这是极其错误的粗暴教育方式。在我接触过的被父母扇过耳光的学生,我了解到一个耳光不知道要在他们生命旅程中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而这点哥嫂根本不懂。
在我看来大侄子学习上的问题,有大侄子自己的问题,但是更有哥嫂本身的问题,而对于这一点问题,哥嫂都是往各种经济压力大要拼命挣钱,要提前为两个侄子在物质上做准备找借口,而真正往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更多只是简单的花钱,除了寒暑假基本谈不上有效的陪伴。
其实这正是特别典型的舍本逐末,可能最后拼了老命为孩子挣了一些钱,但孩子的教育没有做好,再多的钱都可能不够几年糟蹋的。和老妈唠嗑时,老妈举了很多爸爸出去打工,妈妈陪着孩子读书的例子,我虽然不能说这样的孩子一定可以上好学,但陪伴到位对于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更加有利的。
而哥嫂又想挣钱又想让孩子上好学,但对待孩子又没有给与更多,一心只想让孩子自己自律自己知道学。没有长期的陪伴和有自律的示范,孩子怎么可能自然而然地学会自律呢,这也根本不太可能。
就单说在老家的这几天,哥嫂在骂完大侄子后,一边是大侄子在勾着头装模作样委屈地看书,而另一边往往是哥嫂在旁边低头玩手机。这样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对比又怎么产生有效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