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的我,总是觉得自己还是挺喜欢读书的人,因为已看书籍数量在不断增加。
可是在心里深处,却一直在莫名的纠结着!也许是自己的不心静;也许是方法不对;也许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找到合适的读书途径;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很多的书是看了就忘,所以,看书与我而言,过程是有的,可是结果却总是有种空落落之感。
这段时间,我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有种徘徊而迷茫之感。
首先,我发觉自己是看“电子书”为主的,选择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方便而且可挑选阅读的书籍范围非常广,弊端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没有阅读记忆!更不用谈反思了!时间长了,一种惰性心理慢慢滋生。
其次,“电子书”没有读书笔记,虽然可以有划线标识,可是脑海里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寻,对于我这样的阅读迟钝者来说的确好难受!
再者,在阅读基础之上,我原本应该有自己对书籍的“思考”,可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式”的阅读,加上“模糊记忆式”的读书笔记,哪里有什么思考?
于是,我就在这“硕果累累”的读书时光中,不断的努力读书(数量在递增,效果却难见)。
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一切的节奏似乎也非常应景的放慢了节奏,不用赶时间上班,可以在家中午午休,也可非常惬意的坐在书房。
我没有像往日那样拿起手机,而是,随手拿起一本纸质新书《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慢慢地翻看着,有些句子写的真好,为何不把它们抄下来,心中有了这个念头,于是我找来了一本小小的蓝色本子,在第一页写下了:书名、作者、阅读时间、金句、感想。
于是,看着白纸上清晰的字迹,闻着油墨的清香,翻页时纸张发出欢快的沙沙声,一切似乎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看到颇有感触的句子,我就有笔给它画起来,一节一节的看,并把金句摘抄在蓝色本子中,原以为思绪枯竭许久的自己,已经写不出星点字样,可没想到,却也絮絮叨叨写了不少。
一个下午,不知不觉,端坐在桌前,看着纸质书,时不时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写一写,时光就从指间流过,突然感觉以这样的方式和状态看书才是最佳的!
看书的节奏可以慢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也许我真实的感觉到纸质书那种触摸感,更能让人的心沉下来,更容易让人进入读书状态,而握笔写字这种原始的留痕记忆,也更能激起人的不断思考。
这个秋日的午后,让我有些惬意,让我抑于心中的一个结,有了解!
❤️书慢慢地读,字慢慢地写,路慢慢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