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想要求职Web安全相关的岗位,你就必须要懂的知识

毅会 2021-09-28 阅读 67
日记本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Web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的同时,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作为前端工程师也逃不开这个问题,今天一起看一看Web前端有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我们如何去检测和防范这些问题。(非前端的攻击如SQL注入,DDOS攻击等本文不会讨论)

QQ邮箱、新浪微博、YouTube、WordPress 和 百度 等知名网站都曾遭遇攻击,如果你从未有过安全方面的问题,不是因为你所开发的网站很安全,更大的可能是你的网站的流量非常低或者没有攻击的价值。

1. XSS攻击

XSS(Cross-Site Scripting,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攻击者在目标网站上注入恶意代码,当被攻击者登陆网站时就会执行这些恶意代码,这些脚本可以读取 cookie,session tokens,或者其它敏感的网站信息,对用户进行钓鱼欺诈,甚至发起蠕虫攻击等。

XSS 的本质是:恶意代码未经过滤,与网站正常的代码混在一起;浏览器无法分辨哪些脚本是可信的,导致恶意脚本被执行。由于直接在用户的终端执行,恶意代码能够直接获取用户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冒充用户向网站发起攻击者定义的请求。

根据攻击的来源,XSS攻击可以分为存储型(持久性)、反射型(非持久型)和DOM型三种。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三种XSS攻击:

1.1 反射型XSS

当用户点击一个恶意链接,或者提交一个表单,或者进入一个恶意网站时,注入脚本进入被攻击者的网站。Web服务器将注入脚本,比如一个错误信息,搜索结果等,未进行过滤直接返回到用户的浏览器上。

反射型 XSS 的攻击步骤:

1.2 DOM 型 XSS

DOM 型 XSS 攻击,实际上就是前端 JavaScript 代码不够严谨,把不可信的内容插入到了页面。在使用 .innerHTML、.outerHTML、.appendChild、document.write()等API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把不可信的数据作为 HTML 插到页面上,尽量使用 .innerText、.textContent、.setAttribute() 等。

DOM 型 XSS 的攻击步骤:

如何防范 DOM 型 XSS 攻击

1.3 存储型XSS

恶意脚本永久存储在目标服务器上。当浏览器请求数据时,脚本从服务器传回并执行,影响范围比反射型和DOM型XSS更大。存储型XSS攻击的原因仍然是没有做好数据过滤:前端提交数据至服务端时,没有做好过滤;服务端在接受到数据时,在存储之前,没有做过滤;前端从服务端请求到数据,没有过滤输出。

存储型 XSS 的攻击步骤:

如何防范存储型XSS攻击:

除了谨慎的转义,我们还需要其他一些手段来防范XSS攻击:

XSS 检测

读到这儿,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XSS攻击,XSS攻击的类型,以及如何去防范XSS攻击。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检测XSS攻击,怎么知道自己的页面是否存在XSS漏洞?

很多大公司,都有专门的安全部门负责这个工作,但是如果没有安全部门,作为开发者本身,该如何去检测呢?

1.使用通用 XSS 攻击字串手动检测 XSS 漏洞

如: jaVasCript:/-//*\/’/"/**/(/* */oNcliCk=alert() )//%0D%0A%0d%0a//</stYle/</titLe/</teXtarEa/</scRipt/–!>\x3csVg/<sVg/oNloAd=alert()//>\x3e

能够检测到存在于 HTML 属性、HTML 文字内容、HTML 注释、跳转链接、内联 JavaScript 字符串、内联 CSS 样式表等多种上下文中的 XSS 漏洞,也能检测 eval()、setTimeout()、setInterval()、Function()、innerHTML、document.write() 等 DOM 型 XSS 漏洞,并且能绕过一些 XSS 过滤器。

2.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扫描

CSRF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跨站请求伪造:攻击者诱导受害者进入第三方网站,在第三方网站中,向被攻击网站发送跨站请求。利用受害者在被攻击网站已经获取的注册凭证,绕过后台的用户验证,达到冒充用户对被攻击的网站执行某项操作的目的。

典型的CSRF攻击流程:

一图胜千言:


CSRF的特点:

1.添加验证码(体验不好)

验证码能够防御CSRF攻击,但是我们不可能每一次交互都需要验证码,否则用户的体验会非常差,但是我们可以在转账,交易等操作时,增加验证码,确保我们的账户安全。

2.判断请求的来源:检测Referer(并不安全,Referer可以被更改)

Referer 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判断请求的来源是否是安全的,但是鉴于 Referer 本身是可以被修改的,因为不能仅依赖于 Referer

3.使用Token(主流)

CSRF攻击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服务器误把攻击者发送的请求当成了用户自己的请求。那么我们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请求都携带一个CSRF攻击者无法获取到的Token。服务器通过校验请求是否携带正确的Token,来把正常的请求和攻击的请求区分开。跟验证码类似,只是用户无感知。

4.Samesite Cookie属性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Google起草了一份草案来改进HTTP协议,为Set-Cookie响应头新增Samesite属性,它用来标明这个 Cookie是个“同站 Cookie”,同站Cookie只能作为第一方Cookie,不能作为第三方Cookie,Samesite 有两个属性值,分别是 Strict 和 Lax。

部署简单,并能有效防御CSRF攻击,但是存在兼容性问题。

Samesite=Strict 被称为是严格模式,表明这个 Cookie 在任何情况都不可能作为第三方的 Cookie,有能力阻止所有CSRF攻击。此时,我们在B站点下发起对A站点的任何请求,A站点的 Cookie 都不会包含在cookie请求头中。

Samesite=Lax

Samesite=Lax 被称为是宽松模式,与 Strict 相比,放宽了限制,允许发送安全 HTTP 方法带上 Cookie,如 Get / OPTIONS 、HEAD 请求.

但是不安全 HTTP 方法,如: POST, PUT, DELETE 请求时,不能作为第三方链接的 Cookie

为了更好的防御CSRF攻击,我们可以组合使用以上防御手段。

点击劫持

点击劫持是指在一个Web页面中隐藏了一个透明的iframe,用外层假页面诱导用户点击,实际上是在隐藏的frame上触发了点击事件进行一些用户不知情的操作。

典型点击劫持攻击流程

攻击者构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网页【不知道哪些内容对你们来说有吸引力,我就不写页面了,偷个懒】

将被攻击的页面放置在当前页面的 iframe 中

使用样式将 iframe 叠加到非常有吸引力内容的上方

将iframe设置为100%透明

你被诱导点击了网页内容,你以为你点击的是*,而实际上,你成功被攻击了。

点击劫持防御

frame busting

Frame busting

需要注意的是: HTML5中iframe的 sandbox 属性、IE中iframe的security 属性等,都可以限制iframe页面中的JavaScript脚本执行,从而可以使得 frame busting 失效。

X-Frame-Options

X-FRAME-OPTIONS是微软提出的一个http头,专门用来防御利用iframe嵌套的点击劫持攻击。并且在IE8、Firefox3.6、Chrome4以上的版本均能很好的支持。

可以设置为以下值:

URL跳转漏洞

URL 跳转漏洞是指后台服务器在告知浏览器跳转时,未对客户端传入的重定向地址进行合法性校验,导致用户浏览器跳转到钓鱼页面的一种漏洞。

URL跳转一般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URL跳转漏洞防御

之所以会出现跳转 URL 漏洞,就是因为服务端没有对客户端传递的跳转地址进行合法性校验,所以,预防这种攻击的方式,就是对客户端传递过来的跳转 URL 进行校验。

1.referer的限制

如果确定传递URL参数进入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该方式实现安全限制,保证该URL的有效性,避免恶意用户自己生成跳转链接

2.加入有效性验证Token

保证所有生成的链接都是来自于可信域,通过在生成的链接里加入用户不可控的token对生成的链接进行校验,可以避免用户生成自己的恶意链接从而被利用。

安全扫描工具

上面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前端安全漏洞,也了解一些防范措施,那么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网站的安全问题呢?没有安全部门的公司可以考虑下面几款开源扫码工具:

Arachni

Arachni是基于Ruby的开源,功能全面,高性能的漏洞扫描框架,Arachni提供简单快捷的扫描方式,只需要输入目标网站的网址即可开始扫描。它可以通过分析在扫描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来评估漏洞识别的准确性和避免误判。

Arachni默认集成大量的检测工具,可以实施 代码注入、CSRF、文件包含检测、SQL注入、命令行注入、路径遍历等各种攻击。

同时,它还提供了各种插件,可以实现表单爆破、HTTP爆破、防火墙探测等功能。

针对大型网站,该工具支持会话保持、浏览器集群、快照等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实施渗透测试。

Mozilla HTTP Observatory

Mozilla HTTP Observatory,是Mozilla最近发布的一款名为Observatory的网站安全分析工具,意在鼓励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增强自己网站的安全配置。用法非常简单:输入网站URL,即可访问并分析网站HTTP标头,随后可针对网站安全性提供数字形式的分数和字母代表的安全级别。

检查的主要范围包括:

W3af是一个基于Python的Web应用安全扫描器。可帮助开发人员,有助于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识别Web应用程序中的漏洞。

扫描器能够识别200多个漏洞,包括跨站点脚本、SQL注入和操作系统命令。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HBohan」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Bohan/article/details/118310688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