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


一、设计模式是什么?

定义: 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熟知、经过分类编码、代码设计界经验的总结

通俗来讲: 我们工作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设计模式描述了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方式,我们便可以使用这些已有解决方案,无需重复造轮子

二、为什么要使用设计模式?

因为它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思路,设计模式通常是对于某一类软件设计问题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将设计模式引入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其目的在于要重用软件开发经验,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三、设计模式的目的是什么?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是为了让 程序(软件),具有更好:

1)、代码重用性(即:相同功能的代码,不用多次编写)

2)、可读性(即:编程规范性,便于其他程序员的阅读和理解)

3)、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即: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非常的方便)

4)、可靠性:(即: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5)、使程序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

设计模式包含了面向对象的精髓,“懂了设计模式,你就懂了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OOA/D)的精要”

四、七大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

(2)、接口隔离原则

(3)、依赖倒转原则

(4)、里氏替换原则

(5)、开闭原则ocp

(6)、迪米特法则

(7)、合成复用原则

五、UML(统一建模语言)类图

1、基本介绍

(1)UML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语言工具,它用于帮助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思考和记录思路的结果;

(2)UML本身是一套符号的规定,就像数学符号和化学符号一样,这些符号用于描述软件模型中的各个元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类、接口、实现、泛化、依赖、组合、聚合等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_设计模式

2、UML图

画UML图与写文章差不多,都是把自己的思想描述给别人看,关键在于思路和条例理,UML图分类:

1、用例图
2、静态结构图:`类图`、对象图、包图、组件图、部署图
3、动态行为图:交互图(时序图与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

3、类图

1)、用于描述系统中的类(对象)本身的组成和类(对象)之间的各种静态关系。
2)、类之间的关系:依赖、泛化(继承)、实现、关联、聚合和组合。

4、依赖关系

只要类中用到了对方,那么他们之间就存在依赖关系【类的成员属性、方法的返回类型、接收的参数类型、方法中使用到】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_依赖关系_02

5、泛化关系

泛化关系实际上就是继承关系,他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_UML_03

6、实现关系

实现关系实际上就是A类实现B接口,他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_UML_04

7、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实际上就是类与类之间的联系,他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关联具有导航性:即双向关系或单向关系;
关系具有多重性:如“1”表示有且仅有一个,“0…”表示0个或者多个;

8、聚合关系

表示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可以分开。聚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特例。所以他具有关联的导航性与多重性。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_UML_05

9、组合关系

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但整体与部分不可以分开。

例如:
在程序中我们定义实体:Person与IDCard、Head,那么Head和Person就是组合,IDCard和Person就是聚合。

解析:人和头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是组合;人和身份证是可以分开的,所以是聚合。

六、23种设计模式分为哪三类?

创建型模式(5种): 对象实例化的模式,创建型模式用于解耦对象的实例化过程

结构型模式(7种): 把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

行为型模式(11种): 类和对象如何交互,及划分责任和算法

具体如下图: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_依赖关系_06

七、可否具体

1、创建型模式

2、结构型模式

3、行为型模式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之初识_uml_07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