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ensen。
一年一度的春招计划已然启动,过往的“金三银四”变成了“金一银二”,我们公司最近也是在大量找简历招聘人才,一天面几个候选人是常态。
在面试的最后,我会习惯性问一个面试官必问的问题: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候选人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想了解贵公司在做什么业务?用哪些技术?
作为一个面试官,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公司,肯定说不过去了,那作为面试官应该怎么“包装”好公司的门面,回答候选人的问题?
这里结合我们公司的情况,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详细解答。
我们做的是B端垂直电商
B端、垂直、电商,别看只有简简单单6个字,里面包含了大量信息。
何谓电商?
电商大家都知道,像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近十几年已经深入人心,它解决了客户在线上消费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网购”。
从系统内部来看,一个完整的电商系统,会有多个功能模块,如果是微服务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核心服务:
- 客服中心:客户的售前/售后/询价/议价的入口
- 商城:客户选品、下单、交易的入口,比如小程序、APP、PC端、H5端等
- 用户中心(UC):统一各个入口的账号体系,管理各终端的统一登录账号、登录口令等
- 商品中心(PMS):商品的名称、价格、类目等信息的录入、维护都在这里
- 中央库存(CIS):管理维护商品的库存数量
- 搜索中心(CS):解决商品搜索的需求,一般使用ElasticSearch等外置索引技术
- 订单中心(OMS):解决用户在商城下单的需求,订单中心往往是电商最为核心的基础模块,前期开发投入会非常多
- 支付中心(PAY):解决客户下单后如何付款的问题,支付中心负责对接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基平台,接入多个支付通道与分账渠道(平台模式需要分账给商家)
- 财务中心(FMS):支付后的业务结算等涉及钱相关的内部系统
- 出入库系统(WMS):客户付款后的货物履约,按时交付是电商核心竞争力
此外,根据特定的电商业务,还会衍生出如:客户关系管理平台(CRM)、商家中心(SHOP)、运营中心(OCS)、营销中心(MCS)、供应商协同平台(SRM)、金融类产品等等业务领域。
比如我们公司的技术/业务形态:
何谓垂直电商?
垂直指的是在品类上垂直,专注某个行业、某个赛道,比如你想买服饰鞋包、美妆、母婴、居家这类商品,第一时间可能想到唯品会,你要是想买电子数码产品一般都到京东……这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垂直,平台在供应链上有一定的优势,用户为这类电商贴上了相应的品类标签,哪些卖得好哪些卖不好都是有数据支撑的。
还有更垂直一点的电商,比如我们公司易工品是做工业品品类的,卖手套、电钻、角磨机等等在五金店里能卖的东西(MRO品类),供应链上有一定的优势,这类商品要是你去淘宝、京东、唯品会大量采购就很不划算。
在未来,各个行业都有对应的垂直电商平台,不可能只有头部几家电商平台独大,毕竟一家电商平台做不完所有的品类。
即使在某个电商平台某一个赛道,所有类目自己也玩不转,所以一般还会开放一些类目给入驻平台的商家,更精细化地运营,合作同赢——这就是SaaS平台模式,京东就是做自营起家,做稳以后开放入驻资格给商家,共同打造整个电商平台生态,我们公司易工品也一样。
何谓B端垂直电商?
所谓B端C端,指的就是企业的主要服务群体,是企业还是个体(终端消费者),那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C端的本质是花钱花时间,让我们花钱花时间的都是C端产品,它解决终端的消费需求,比如淘宝、抖音、微信、QQ音乐、王者荣耀等等,试问谁会拒绝一个有钱有闲的生活呢?
而B端的本质是赚钱赚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限于金钱价值,而是广义的积极意义与有用性,比如收银员通过POS收银一体机提高工作效率,企业通过OA提高办公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狭义的价值比如商家通过网店赚钱,配送员通过物流平台赚钱,这些都是B端产品,解决组织的增值需求。
B端垂直电商就是面向B端的垂直电商,基本上都是做供应链平台,在供应链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整合行业的资源来解决B端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像我们公司易工品就整合了两大工业品品类:大宗与MRO。
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钢材、焊丝、能源化工等。
MRO商品指的是非生产性工业品物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不直接构成产品,只用于维护、维修、运行设备的物料和服务,如手套、角磨机、电钻等等。
工业品这一行不是所有电商平台都玩得溜的,淘宝、京东这类C端电商玩这一品类成不了体系,得益于易工品强大的客户关系与背景(三一重工生态合作伙伴),才能在工业品这个赛道深耕,这也告诉我们,在未来B端电商企业深耕某一垂直品类有着非常大的机遇。
C端电商与B端电商在增长方式也有很大区别,两者的营销获客策略与企业增长曲线完全不一样,C端电商平台可以通过烧钱投放信息流广告、各种促销活动让利等方式获客,而B端电商基本上只能靠信任。
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很多时候人与人缺乏信任,而信任的成本非常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是如此,所以一般来说,B端电商的获客通过客户线索电销、走地推签合同,或者靠SEO/SEM/大搜等方式进行,会更加有效。
之所以不建议B端产品投放信息流,是因为信息流的本质是主动推送,没办法判断阅读广告用户的需求意向,而且公司的交易流程很长,这种方式难以触及有效用户的需求,而通过大搜进来的用户都带着明显的意向性,可以获得有价值的MQL(营销合格线索),转化到SCRM,当然,也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获客。
这样一来就导致B端电商增长曲线较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B端电商交易的长尾曲线比C端电商更加平稳,平均客单价更高。
我们使用互联网主流技术
扯了一堆产品与业务层面的东西,接下来聊聊我们用什么技术栈和技术框架。
我们用的是互联网的主流技术,按照八成新原则做技术选型,都是用成熟的开源框架,举几个核心例子:
- Java语言:去年我们公司把所有PHP项目转为了Java,核心原因还是Java语言成熟,好招人,不要相信什么Java过时了,要学Go、Python什么的,那些都是割你韭菜的广告,即使以后Python或者Go的岗位需求比较多,对于5年以上经验的开发,转个语言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 SpringCloud Alibaba框架:包括SpringCloud Gateway网关(二开)、OpenFeign服务调用RPC框架、Hystrix服务熔断降级、Nacos注册中心与分布式配置中心、xxl-job分布式调度、七牛云OSS、腾讯云SMS等
- Mysql数据库:用的是云产品,跨平台开源,方便小巧,排名仅次于商业数据库Oracle
- Redis缓存:用的是云产品,用于缓存热数据、分布式锁
- Kafka消息队列:用的是云产品,高吞吐量MQ
- Mybatis Plus:ORM框架,Mybatis的增强工具
- 分布式事务:强一致方案没在用,一般在业务层用状态机来维护,对于场景比较少的一致性问题进行告警,通过业务重试、SQL修数、MQ消息补发或跑后门接口来解决,保证数据最终一致
以上中间件我们都采用高可用集群方式(主从),目前的数据体量还没到搭建高扩展集群的阶段,不要看网上说什么分布式、主从、热备、读写分离等一大堆记不住的概念,我们本质上是想要通过优化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来提升读/写能力,所以这里我抽象了两种集群方式:高可用集群与高扩展集群。
这里我再多说一嘴,大家都知道“三高”系统指的是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高性能可以用单个系统吞吐量的大小、响应时间的长短来描述;高可用可通过故障转移、流量控制、读写分离等方式保障系统的可用性,衡量指标是故障时间,比如99.99%(四个9)年故障时间为52分钟;高扩展指的是单系统达到流量瓶颈后进行横向/纵向扩展,提高总吞吐量。
比如以下这种集群形态,假设单个高可用集群的最大吞吐量为7000QPS,那么两个高扩展集群总最大吞吐量理论上能达到14000QPS(实际上可能只有总QPS的60%~80%):
除了用现成的开源框架,我们公司内部还成立了一个虚拟的架构团队,打造公司专属的基础框架,其中借鉴了一些知名开源框架的做法,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升级,目前在推广到所有团队的微服务接入。
打造以科技为核心的电商公司
易工品于2019年11月成立,是一家很年轻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对公司的定位是一家独角兽企业(投资界术语,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创业公司),近两年对人力资源的投入非常大,高管更是汇集了来自一线大厂的行业精英。
在我入职短短一年时间里,见证了从3百多人的规模增长到近千人的大团队,2022年继续大量招兵买马,光我所在的研发二级部门今年就放出几十个HC。
在此也欢迎志同道合、为梦想拼搏的朋友加入我们,给我投上一份宝贵的简历,我司大量招各个级别的前后端开发、测试、产品,公众号【架构师修行录】后台回复“JD”即可获取职位详情。
2022,放开手脚,易起拼,易起赢!
本文作者:Jensen
7年Java老兵,小米主题设计师,手机输入法设计师,ProcessOn特邀讲师。
曾涉猎航空、电信、IoT、垂直电商产品研发,现就职于某知名电商企业。
技术公众号【架构师修行录】号主,专注于分享日常架构、技术、职场干货,关注回复“DDD”领学习DDD领域建模。
交个朋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