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项目
1. vue-cli 创建项目
-
打开控制台,输入
vue create 项目名
,创建项目
-
选择配置,然后回车
-
vue版本选择3
-
路由是否使用history模式?选择 n
如果项目中存在要求就使用history(即:y),但是一般还是推荐大家使用hash模式,毕竟history模式需要依赖运维
-
选择一种CSS预处理类型,这个需要根据各个项目的要求使用那种css编译处理
-
eslint 风格,建议选择标准模式即可
-
选择校验时机
建议保存和修改时都进行检测
-
配置文件的存放位置,一般存放在单独的文件中
-
是否保存当前选择的配置项
如果当前配置是经常用到的配置,建议选择y存储一下当前配置项。如果只是临时使用的话就不需要存储了
-
等待安装完成
-
安装完成
2. 项目目录调整
2.1 初始项目目录
2.2 调整后的项目目录
2.3 vue3 中改变的文件
-
router / index.js
import { createRouter, createWebHashHistory } from 'vue-router' // 路由规则 const routes = [ ] // 创建路由实例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 使用hash路由模式 history: createWebHashHistory(), routes }) export default router
-
store / index.js
import { createStore } from 'vuex' // 创建仓库 export default createStore({ state: { }, getters: { }, mutations: { }, actions: { }, modules: { } })
-
. main.js
// 不再引入Vue构造函数,引入的是名为createApp的工厂函数,无需通过new调用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 引入根组件 import App from './App.vue' // 引入路由实例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 引入仓库(vuex)实例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 createApp(App):创建应用实例对象——app(类似于vue2中的vm,但app比vm更“轻”,即app没有vm那么多的方法属性等) const app = createApp(App) // 挂载 app.mount('#app')
3. 项目配置
3.1 src文件夹简写,别名@的配置
- 这个是针对项目进行配置的,如果vscode已经全局配置了,可以不进行配置
- 新建
src / jsconfig.json
{
"compilerOptions": {
"baseUrl": "./",
"paths": {
"@/*": [
"src/*"
]
}
},
"exclude": [
"node_modules",
"dist"
]
}
- 注意:配置后需要重启编辑器
3.2 忽略eslint校验
- 新建
src / .eslintignore
/dist
/src/vender
- eslint在做风格检查的时候忽略 dist 和 vender 不去检查
二、vuex 扩展
1. getters
- vuex的计算属性,用来简化state中的数据
2. modules模块
- 让代码更好维护,让多种数据分类更加明确
- 组件的state、actions、mutations、getters单独管理,最后引入
2.1 默认模块
- state 区分模块,其他 getters mutations actions 都在全局
- 使用时直接 store.state.getters/mutations/actions.xxx 即可
2.2 开启命名空间的模块
-
通过
namespaced:true
开启命名空间 -
所有功能区分模块,更高封装度和复用
-
使用时要写模块名
- 开启命名空间(namespace)后,组件中读取state数据
// 直接读取 $store.state.模块名.要读取的state数据
- 开启命名空间后,组件中读取getters数据:
// 直接读取 $store.getters['模块名/要读取的getters']
- 开启命名空间后,组件中调用dispatch
// 直接dispatch $store.dispatch('模块名/actions方法名',数据)
- 开启命名空间后,组件中调用commit
// 直接commit $store.commit('模块名/xxx',数据)
三、vuex 持久化
- vuex中的数据会在刷新时丢失
- 在实际开发中,比如用户信息(名字,头像,token),需要vuex中存储且需要本地存储来实现持久化
- 可以通过插件简化该过程,让在vuex中管理的状态数据同时存储在本地,免去自己存储的环节
1. 需要持久化存储的模块
- 新建需要持久化存储的模块:
src / store / modules
下新建cart.js 、user.js 、 category.js
- 子模块state建议写成函数形式
- 本项目的子模块都开启了命名空间
-
user.js:用户模块
/** 用户模块 */ // 子模块state建议写成函数 const state = () => { return { // 用户信息 profile: { id: '', avatar: '', nickname: '', account: '', mobile: '', token: '' } } } const mutations = { // 修改用户信息,payload代表要修改的用户信息对象 SETUSER (state, payload) { state.profile = payload } } const actions = {} const getters = {} export default { namespaced: true, // 开启命名空间 state, mutations, actions, getters }
-
cart.js:购物车模块
/** 购物车模块 */ const state = () => { return { // 购物车商品列表 list: [] } } const mutations = {} const actions = {} const getters = {} export default { namespaced: true, // 开启命名空间 state, mutations, actions, getters }
-
category.js :分类模块,管理所有分类
/** 分类模块 */ const state = () => { return { // 分类信息 categoryList: [] } } const mutations = {} const actions = {} const getters = {} export default { namespaced: true, // 开启命名空间 state, mutations, actions, getters }
-
store / index.js中引入
import { createStore } from 'vuex' // 导入模块 import user from './modules/user' import cart from './modules/cart' import category from './modules/category' // 创建仓库实例 export default createStore({ modules: { user, cart, category } })
2. vuex的状态持久化插件
- 安装 vuex-persistedstate
cnpm i vuex-persistedstate --save
- 使用vuex-persistedstate插件
import { createStore } from 'vuex'
// 引入持久化插件
import createPersistedstate from 'vuex-persistedstate'
// 导入模块
import user from './modules/user'
import cart from './modules/cart'
import category from './modules/category'
// 创建仓库实例
export default createStore({
modules: {
user,
cart,
category
},
// 配置插件
plugins: [
// 默认存储在localStorage
createPersistedstate({
// 本地存储的名字
key: 'rabbit-client-pc-store',
// 指定需要存储的模块
paths: ['user', 'cart']
})
]
})
注意:
-
默认是存储在
localStorage
中 -
key是存储数据的键名
-
paths是存储state中的那些数据,如果是模块下具体的数据需要加上模块名称,如user.token
-
修改state后触发才可以看到本地存储数据的的变化
四、axios请求工具函数
- 安装 axios
cnpm install --save axios
- 新建 src / utils / request.js
/** *****************axios的二次封装,主要是封装请求拦截器和响应拦截器 ************/
/** 实现步骤
* 1. 创建一个新的axios实例
* 2. 请求拦截器,如果有token进行头部携带
* 3. 响应拦截器,获取响应数据,拦截失效token
* 4. 定义函数,使用配置好的axios发送请求
**/
// 导入axios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 导入store实例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 导入路由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 导出baseURL:一些不是axios发送的请求也会用到baseURL
export const baseURL = 'http://pcapi-xiaotuxian-front-devtest.itheima.net/'
/**
* TODO-1: 通过 axios.create() 创建axios实例
*/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 axios 的配置
// 基础路径,`baseURL` 将自动加在 `url` 前面
baseURL,
// 超时时间,指定请求超时的毫秒数(0 表示无超时时间)
// 如果请求话费了超过 `timeout` 的时间,请求将被中断
timeout: 5000
})
/**
* TODO-2:请求拦截器
*/
instance.interceptors.request.use(config => {
// 发送请求前要做的事情
// config:配置对象,其中含请求头header属性
const { profile } = store.state.user
// 如果存在token,就在请求头携带
if (profile.token) {
config.headers.token = `Bearer ${profile.token}`
}
// 最后必须返回config配置对象
return config
}, error => {
// 请求失败要做的事情
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error))
})
/**
* TODO-3:响应拦截器
*/
instance.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ponse => {
// 响应成功,直接返回data数据
return response.data
}, error => {
// 响应失败
// 401 未登录状态
if (error.response && error.response.status === 401) {
// 清空本地无效信息:通过提交修改用户信息的mutation,并且传递一个空对象实现
store.commit('user/SETUSER', {})
/** 跳转到登录,且传递当前路由地址给登录页面 */
// js模块中获取当前路由信息地址:router.currentRoute.value.fullPath
// encodeURIComponent 转换uri编码,防止解析地址出问题
const fullPath = encodeURIComponent(router.currentRoute.value.fullPath)
router.push(`/login?redirectUrl=${fullPath}`)
}
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error))
})
/**
* TODO-4:封装请求函数
* 负责发请求,传递的参数:请求地址、请求方式、提交的数据
*/
export default (url, method, submitData) => {
// instance 负责发请求,得到的是Promise对象,所以最后直接返回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url,
method,
// 如果是get请求,需要使用params传参
// 如果不是get请求,需要使用data进行传参
[method.toLowerCase() === 'get' ? 'params' : 'data']: submitData
})
}
五、路由设计
路径 | 组件(功能) | 嵌套级别 |
---|---|---|
/ | 首页布局容器 | 1级 |
/ | 首页 | 2级 |
/category/:id | 一级分类 | 2级 |
/category/sub/:id | 二级分类 | 2级 |
/product/:id | 商品详情 | 2级 |
/login | 登录 | 1级 |
/login/callback | 第三方登录回调 | 1级 |
/cart | 购物车 | 2级 |
/member/checkout | 填写订单 | 2级 |
/member/pay | 进行支付 | 2级 |
/member/pay/result | 支付结果 | 2级 |
/member | 个人中心布局容器 | 2级 |
/member | 个人中心 | 3级 |
/member/order | 订单管理 | 3级 |
/member/order/:id | 订单详情 | 3级 |
六、编程规范
1. 代码格式规范
通过 ESLint
+ Prettier
+ VSCode 配置
配合进行了处理。最终达到在保存代码时,自动规范化代码格式的目的
1.1 ESlint 和 Prettier 配合解决代码格式问题
- VSCode中安装prettier插件
- 新建prettier配置文件:
.prettierrc
注意:复制过去时,不能加注释!!!!
{
// 不尾随分号
"semi": false,
// 使用单引号
"singleQuote": true,
// 多行逗号分割的语法中,最后一行不加逗号
"trailingComma": "none"
}
- 修改VSCode配置
- 打开VSCode设置面板,不用选择或者搜索,找到如下代码,将4修改为2
- 解决多个代码格式化工具之间的冲突
- 在vscode中右键选择 “使用…格式化文档”,选择“prettier”
- 解决 ESLint 和 Prettier之间冲突问题
- 打开
.eslintrc.js
在 rules 下新增'space-before-function-paren': 'off'
2. git 提交规范
2.1 工具 —— Commitizen
约定式提交
- 全局安装commitizen
cnpm install -g commitizen
- 安装并配置 cz-customizable 插件
- 使用 npm 下载 cz-customizable
cnpm i --save-dev cz-customizable
- 添加以下配置到 package.json 中
"config": {
"commitizen": {
"path": "node_modules/cz-customizable"
}
}
- 项目根目录下创建
.cz-config.js
自定义提示文件
module.exports = {
// 可选类型
types: [
{ value: 'feat', name: 'feat: 新功能' },
{ value: 'fix', name: 'fix: 修复' },
{ value: 'docs', name: 'docs: 文档变更' },
{ value: 'style', name: 'style: 代码格式(不影响代码运行的变动)' },
{
value: 'refactor',
name: 'refactor: 重构(既不是增加feature,也不是修复bug)'
},
{ value: 'perf', name: 'perf: 性能优化' },
{ value: 'test', name: 'test: 增加测试' },
{ value: 'chore', name: 'chore: 构建过程或辅助工具的变动' },
{ value: 'revert', name: 'revert: 回退' },
{ value: 'build', name: 'build: 打包' }
],
// 消息步骤
messages: {
type: '请选择提交类型:',
customScope: '请输入修改范围(可选):',
subject: '请简要描述提交(必填):',
body: '请输入详细描述(可选):',
footer: '请输入要关闭的issue(可选):',
confirmCommit: '确认使用以上信息提交?(y/n/e/h)'
},
// 跳过问题
skipQuestions: ['body', 'footer'],
// subject文字长度默认是72
subjectLimit: 72
}
- 使用
git cz
代替 git commit,即可看到提示内容
2.2 Git Hooks配置提交校验
2.2.1 使用 husky + commitlint 检查提交描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
commitlint:用于检查提交信息
-
husky:是
git hooks
工具
注意:npm
需要在 7.x 以上版本!!!!!
2.2.1.1 安装commitlint
- 安装依赖:
cnpm install --save-dev @commitlint/config-conventional @commitlint/cli
- 创建
commitlint.config.js
文件
- config-conventional 默认配置点击可查看
module.exports = {
// 继承的规则
extends: ['@commitlint/config-conventional'],
// 定义规则类型
rules: {
// type 类型定义,表示 git 提交的 type 必须在以下类型范围内
'type-enum': [
// 当前验证的错误级别
2,
// 在什么情况下验证
'always',
// 泛型内容
[
'feat', // 新功能 feature
'fix', // 修复 bug
'docs', // 文档注释
'style', // 代码格式(不影响代码运行的变动)
'refactor', // 重构(既不增加新功能,也不是修复bug)
'perf', // 性能优化
'test', // 增加测试
'chore', // 构建过程或辅助工具的变动
'revert', // 回退
'build' // 打包
]
],
// subject 大小写不做校验
'subject-case': [0]
}
}
注意:确保保存为 UTF-8
的编码格式,否则可能报错
2.2.1.2 安装husky
- 安装依赖:
cnpm install --save-dev husky
- 启动
hooks
, 生成.husky
文件夹
控制台输入:
npx husky install
- 在
package.json
中生成prepare
指令( 需要 npm > 7.0 版本 )
npm set-script prepare "husky install"
- 执行
prepare
指令
npm run prepare
-
执行成功,提示
-
添加
commitlint
的hook
到husky
中,并指定在commit-msg
的hooks
下执行npx --no-install commitlint --edit "$1"
指令
- 此时的
.husky
的文件结构
至此, 不符合规范的 commit 将不再可提交
强制规范化的提交要求,到现在 不符合规范的提交信息,将不可在被提交!
2.3 通过 pre-commit 检测提交时代码规范
- 执行
npx husky add .husky/pre-commit "npx eslint --ext .js,.vue src"
添加commit
时的hook
(npx eslint --ext .js,.vue src
会在执行到该 hook 时运行)
npx husky add .husky/pre-commit "npx eslint --ext .js,.vue src"
- 该操作会生成对应文件
pre-commit
:
2.4 lint-staged 自动修复格式错误
-
lint-staged 可以让你当前的代码检查 只检查本次修改更新的代码,并在出现错误的时候,自动修复并且推送
-
lint-staged 无需单独安装,我们生成项目时,
vue-cli
已经帮助我们安装过了,所以我们直接使用就可以了
-
修改
package.json
配置"lint-staged": { "src/**/*.{js,vue}": [ "eslint --fix", "git add" ] }
-
如上配置,每次它只会在你本地
commit
之前,校验你提交的内容是否符合你本地配置的eslint
规则(这个见文档 ESLint ),校验会出现两种结果:- 如果符合规则:则会提交成功。
- 如果不符合规则:它会自动执行
eslint --fix
尝试帮你自动修复- 修复成功,则会帮你把修复好的代码提交
- 如果失败,则会提示你错误,让你修好这个错误之后才能允许你提交代码。
-
修改
.husky/pre-commit
文件#!/bin/sh . "$(dirname "$0")/_/husky.sh" npx lint-staged
-
再次执行提交代码
-
发现 暂存区中 不符合
ESlint
的内容,被自动修复
2.5 总结
对于 git
提交规范 而言我们使用了 husky
来监测 Git hooks
钩子,并且通过以下插件完成了对应的配置:
- 约定式提交规范
- commitizen:git 提交规范化工具
- commitlint:用于检查提交信息
pre-commit
:git hooks
钩子- lint-staged:只检查本次修改更新的代码,并在出现错误的时候,自动修复并且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