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整数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 和为目标值 target 的那 两个 整数,并返回它们的数组下标。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但是,数组中同一个元素在答案里不能重复出现。你可以按任意顺序返回答案。
示例 1:输入:nums = [2,7,11,15], target = 9
输出:[0,1]
解释:因为 nums[0] + nums[1] == 9 ,返回 [0, 1] 。
提示:2 <= nums.length <= 104
-109 <= nums[i] <= 109
-109 <= target <= 109
【解法一】暴力解法(暴力枚举)
int* twoSum(int* nums, int numsSize, int target, int* returnSize) {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for (int j = i + 1; j < numsSize; ++j) {
if (nums[i] + nums[j] == target) {
int* ret = malloc(sizeof(int) * 2);
ret[0] = i, ret[1] = j;
*returnSize = 2;
return ret;
}
}
}
*returnSize = 0;
return NULL;
}
作者:LeetCode-Solution
int* ret = malloc(sizeof(int) * 2);表示定义一个int类型的指针变量ret,并申请2*sizeof(int)个字节(即4*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1、malloc是在C语言中是一个申请内存单元的函数
2、 malloc 函数返回的是 void
型,所以要强制类型转换成 int
,在前面加上 (int *)
才能给整型赋值,
3、指针未指向具体的内存单元,称该指针为野指针,执行的时候会出错(编译没错)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two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int n=nums.size();
for(int i=0;i<n;i++)
{
for(int j=i+1;j<n;j++)
{
return {i,j};
}
}
return {};
}
};
1、vector功能:其数据结构与数组十分相似,也称为单端数组
2、vector与普通数组的区别:数组是静态空间,而vector可以动态扩展
3、动态扩展:并不是在原空间后续借新空间,而是找更大的内存空间,然后将原数据拷贝新空间,释放原空间
4、vector容器的迭代器是支持随机访问的迭代器
5、vector构造函数--功能描述:创建vector容器
6、函数原型:
vector<T>v; //采用模板实现类实现,默认构造函数
vector(v.begin(),v.end()); //将v[begin(),end())区间中的元素拷贝给本身 前闭后开区间[ )
vector(n,elem); //构造函数将n个elem拷贝给本身
vector(const vector &vec); //拷贝构造 函数
7、i++没有++i的效率高
8、左值是对应内存中有确定存储地址的对象的表达式的值,而右值是所有不是左值的表达式的值。一般来说,左值是可以放到赋值符号左边的变量。
9、左值与右值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允许取地址&运算符获得对应的内存地址。
【解法2】哈希表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two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unordered_map<int, int> hashtable;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auto it = hashtable.find(target - nums[i]);//auto就是根据变量值推断变量类型,使用auto时必须初始化变量
if (it != hashtable.end()) {
return {it->second, i};
}
hashtable[nums[i]] = i;
}
return {};
}
};
作者:LeetCode-Solution
哈希表: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
1)哈希表的常用方法
a.直接寻址法:取关键字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值为散列地址。即H(key)=key或H(key) = a·key + b,其中a和b为常数(这种散列函数叫做自身函数)。若其中H(key)中已经有值了,就往下一个找,直到H(key)中没有值了,就放进去。
b. 数字分析法:分析一组数据,比如一组员工的出生年月日,这时我们发现出生年月日的前几位数字大体相同,这样的话,出现冲突的几率就会很大,但是我们发现年月日的后几位表示月份和具体日期的数字差别很大,如果用后面的数字来构成散列地址,则冲突的几率会明显降低。因此数字分析法就是找出数字的规律,尽可能利用这些数据来构造冲突几率较低的散列地址。
c. 平方取中法:当无法确定关键字中哪几位分布较均匀时,可以先求出关键字的平方值,然后按需要取平方值的中间几位作为哈希地址。这是因为:平方后中间几位和关键字中每一位都相关,故不同关键字会以较高的概率产生不同的哈希地址。
d. 折叠法:将关键字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位数可以不同,然后取这几部分的叠加和(去除进位)作为散列地址。数位叠加可以有移位叠加和间界叠加两种方法。移位叠加是将分割后的每一部分的最低位对齐,然后相加;间界叠加是从一端向另一端沿分割界来回折叠,然后对齐相加。
e. 随机数法:选择一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值作为散列地址,即H(key)=random(key)其中random为随机函数,通常用于关键字长度不等的场合。
f. 除留余数法:取关键字被某个不大于散列表表长m的数p除后所得的余数为散列地址。即 H(key) = key MOD p,p<=m。不仅可以对关键字直接取模,也可在折叠、平方取中等运算之后取模。对p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取素数或m,若p选的不好,容易产生同义词。
2)哈希表的冲突处理方法:开放寻址法、再散列法、链地址法、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3)特性:
- 关联性:通过key去检索value,而不是通过绝对地址(和顺序容器不同)
- 无序性:使用hash表存储,内部无序
- Map : 每个值对应一个键值
- 键唯一性:不存在两个元素的键一样
- 动态内存管理:使用内存管理模型来动态管理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参考:(3条消息) Leetcode DAY2 两数之和_二维爬虫的博客-CSDN博客
参考:(3条消息) STL—unordered_map 哈希表_ZS_Wang_Blogs的博客-CSDN博客_unordered_map 哈希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