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金融学》期末考试考前笔记


《金融学》期末考试考前笔记

前言

今天下午两点要考试了,顺一下金融学的知识点。

之前写了一下《​​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准备​​》,不过那时候不知道考试题型,不好针对性复习。

现在知道题型,所以根据考试重点,预测一下考试考点。

文章目录

  • ​​《金融学》期末考试考前笔记​​
  • ​​前言​​
  • ​​笔记​​
  • ​​老师提示​​
  • ​​分析​​
  • ​​知识结构​​
  • ​​具体内容​​
  • ​​考题大致形式的预测​​
  • ​​计算题​​
  • ​​简答题​​
  • ​​论述题​​
  • ​​选择题​​
  • ​​判断题​​
  • ​​总结​​

笔记

老师提示

考试题型(总分100)

一、单选:1.5*20=30;

二、判断:1*10=10;

三、计算:10*2=20;

四、简答:10*3=30;

五、论述:10分

考试时长2小时;

简答题和论述题务必保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论述题可在题目要求基础上适当展开,结合课上知识点作答。建议300字以上,以免漏掉采分点。

最后一道论述题考金融创新,如p2p,数字货币等等。

考试不会出云班课测试题的原题。

分析

从性价比上看,简答题和计算题性价比最高,题量少,分值高;单选题和判断题性价比一般,考客观题;论述题性价比一般,要写300字,考主观题,得分可能性高;

计算题两个,20分。

考第三章的利率,重点考复利,或者结合证券考复利计算。

考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问贴现怎么求;

简答题3个,30分。

考第二章的劣币驱逐良币

考中央银行的职能(或业务)

考商业银行的业务(或原则)

考通货膨胀好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应对措施;

考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考货币政策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贴现、逆回购(或新型货币))

论述题1个,10分;

考对于金融创新的看法,如p2p,数字货币。

300字以上

单选和判断40分

那就是具体的内容了,分三部分内容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归为一类)

金融基础部分 :考货币的职能、层次;信用的形式、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复利的计算;

金融市场部分:货币市场考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贴现)、回购市场;资本市场考债券市场;

金融机构部分:考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考商业银行的业务、原则;

货币政策部分: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

知识结构

《金融学》期末考试考前笔记_基础部分

具体内容

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信用)

《​​《金融学》笔记 第一章 货币的本质​​》

《​​《金融学》笔记 第三章 信用、利息和利率​​》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

《​​《金融学》笔记 第五章 金融市场​​》

《​​《金融学》笔记 第六章 金融机构​​》、《​​《金融学》笔记 第七章 商业银行​​》、《​​《金融学》笔记 第八章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学》笔记 第九章 货币需求、供给、均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金融学》笔记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考题大致形式的预测

计算题

计算题两个,20分。

考第三章的利率,重点考复利,或者结合证券考复利计算。

考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问贴现怎么求;

关于复利

单利、复利

2.2002 年 5 月 1 日,某人在中国工商银行储蓄所存入三年期定期存款 100 万元,若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4%,请利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计算在利息所得税为 20%时,此人存满三年的实得利息额。

解:单利法:利息额= 10034% = 12 万元

利息税= 12*20%= 2. 4 万元

实得利息额= 12- 2. 4= 9.6 万元

复利法:本金利息额= 100* (1+ 4%) 3= 112.49 万元

利息额= 112. 49-10= 12. 49 万元

利息税= 12. 49*20% = 2. 498 万元

实得利息额= 12. 49- 2. 498=9. 992 万元

关于贴现

1、关于贴现

贴现付款额(贴现净额)=到期票据金额—贴现利息

如果票据是有息,则到期票据金额是本利和,如果票据是贴现发行的,则到期票据金额就是票据面额。

贴现利息则是申请贴现人因提前获得资金而出让的部分,也是银行因这一笔贴现而获利的部分。 贴现利息 =到期票据金额×贴现率×贴现期限 。其中,贴现期限须注意换算,如给定期限为“×月”,则贴现率除以 12 再乘以贴现月数,如给定期限为“×天”,则贴现率除以 360 再乘以贴现天数。

例 1:

现有一张 10000 元的商业汇票,期限为 6 个月,在持有整 4 个月后,到银行申请贴现,在贴现率为 10%的情况下,计算贴息和贴现净额各为多少元?

本题中,到期票据金额是 10000,贴现期限是 2 月,贴现率是 10%,因而,

贴息 =10000× 10%× 2÷ 12=166.7 元

贴现净额 =10000- 166.7=9833.3 元

某人因急需用款,凭该期票于 6 月 27 日到银行办理贴现,银行规定的贴现率为 6%,该期票 8 月 14 日,票据面额为 1208 元,试算该人可从银行获得多少贴现付款。(一年按 360 天算)

解:从 6月27日到 8月14日,一共 48天。

P=1208* ( 1- 6%48/360 )= 12080 . 992= 1198 .34 元

简答题

简答题3个,30分。

考第二章的劣币驱逐良币

考中央银行的职能(或业务)

考商业银行的业务(或原则)

考通货膨胀好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应对措施;

考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考货币政策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贴现、逆回购(或新型货币))

劣币驱逐良币(重点)

意会

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中央银行

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中央银行是经国家授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职能:

①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集中货币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

②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对内: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信息、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对外:代表政府参与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③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2)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作为清算系统的最后清算人

④中央银行是调控经济的银行。

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调节货币供给量

3)监督和管理金融业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治理

通胀的成因很多,比如说成本提高推动物价上升,需求增多拉动物价上升,进口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带动物价上涨,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

影响是:轻微的通胀短期内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恶性通胀会扭曲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

治理:减少政府支出,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正回购

中央银行三大基本货币政策工具

(四)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 1)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①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②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扩大或缩小商业银行的存款量,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的一种政策措施

③公开市场业务:指 中央银行 通过买进或卖出 有价证券 ,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一种措施。

( 2)手段有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论述题

论述题1个,10分;

考对于金融创新的看法,如p2p,数字货币。

300字以上

选择题

金融基础部分

中国货币层次划分包括( ABCD )。

A M 0 B M 1 C M 2 D M 3 E M 4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包括( A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采用复利法计算利息时,利息水平高低取决于( ABC )

A. 本金 B. 利率 C. 复利期数 D. 通货膨胀率 E. 市场价格

金融机构部分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表现为( ACE )

A. 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B. 代理国库C. 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D.对政府融通资金 E. 集中全国银行的票据清算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 BCD)

A. 信用中介 B. 发行银行 C. 银行的银行 D. 政府的银行 E. 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 ABD )

A. 安全性 B. 流动性 C. 可兑换性 D. 盈利性 E. 政策性

商业银行的职能是( ABCE )

A. 信用中介 B. 创造信用工具 C. 金融服务 D. 结算职能 E. 支付中介

以下属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ABCD )。

A 各项贷款 B 各项投资 C 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D 存放同业 E 发行金融债券

以下属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ABCDE)。

A 吸收存款 B 向中央银行借款 C 同业拆借 D 待回购的证券 E 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

以下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是( AB )。

A 代收业务 B 信用证业务 C 吸收存款 D 发放贷款 E 票据承兑

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包括( AB )

A、流通中现金 B 、银行存款准备金 C、金币 D 、本位币 E 、外币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 ABCD )

A、法定存款准备率 B 、超额准备率 C 、现金漏损率

D、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转化率 E 、资本充足率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ABC )

A、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投机性动机 D 、收藏动机

E、货币兑换动机

判断题

金融基础部分

通货即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包括钞票、辅币和银行存款。 ( √ )

我国 M1 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M1=流通中现金 +企业活期存款 +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 )

金融市场部分

商业本票是由商品的赊购者向赊销者开具的票据。 ( √ )

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间的借贷行为。 ( × )

大额可转让存单是一种不记名存单。 ( √ )

货币政策

再贴现利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的预期。( √ )

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均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工具。(× )

原始存款的发生只是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并不改变货币的总量。 ( × )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 √ )

总结

大致意会一下。把金融学的内容划分三部分去记忆。

《金融学》期末考试考前笔记_数字货币_02

这是金融学的基础,金融学的本源是货币。

金融是第一推动力和最后推动力

《金融学》期末考试考前笔记_数字货币_03

金融市场是货币流动的地方;

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市场的秩序;

《金融学》期末考试考前笔记_商业_04

理解货币政策需要明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

了解最终目的后要了解用什么工具去调控

更新地址:​​GitHub​​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