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联言命题-且
真题(2020-31-32)-联言
31~32 题基于以下题干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节气,“凉风”“广莫风”“明庶风”“条风”“清明风”“景风”“闾阖分”“不周风”是八种节风。上述,八个节气与八种节风之间一一对应。已知:
(1)“立秋”对应“凉风”;
(2)“冬至”对应“不周风”“广莫风”之一;
(3)若“立夏”对应“清明风”,则“夏至”对应“条风”或者“立冬”对应“不周风”。
(4)若“立夏”不对应“清明风”或者“立春”不对应“条风”,则“冬至”对应“明庶风”。
31.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秋分”不对应“明庶风”。
B.“立冬”不对应“广莫风”。
C.“夏至”不对应“景风”。
D.“立夏”不对应“清明风”。
E.“春分”不对应“闾阖风”。
【解析】选 B。
由(2)“冬至”对应“不周风”、“莫风”之一,可知(4)后件不成立,则推出(4)前件不成立,即:“立夏”对应“清明风”且“立春”对应“条风”。
由(3)可知,前件成立,则后件成立,即:“夏至”对应“条风”或者“立冬”对应“不周风”;已知“立春”对应“条风”,则可推出“立冬”对应“不周风”。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
32.若“春分”和“秋分”两节气对应的节风在“明庶风”和“闾阖风”之中,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春分”对应“闾阖风”。
B.“秋分”对应“明庶风”。
C.“立春”对应“清明风”。
D.“冬至”对应“不周风”。
E.“夏至”对应“景风”。
【解析】选 E。
由于“立秋”对应“凉风”;“春分”和“秋分”两节气对应的节风在“明庶风”和“闾阖风”之中,最后“夏至”只能对应剩余的“景风”,所以正确答案为 E项。
真题(2012-33)- 联言
33.《文化新报》记者小白周四去某市采访陈教授与王研究员。次日,某同事小李问小白:“昨天你采访到那两位学者了吗?”小白说:“不,没那么顺利。”小李又问:“那么,你一个都没采访到?”小白说:“也不是。”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小白周四采访所发生的实际情况?
A.小白采访到了两位学着。
B.小白采访了李教授,但没有采访王研究员。
C.小白根本没有去采访两位学着。
D.两位采访对象都没有接受采访。
E.小白采访到了其中一位,但没有采访到另一位。
试题解析
参考答案:E
解析:
E。解析:该题考查对于联言命题的理解。陈和王并非都采访到了,说明至少有一个没采访到,即不王或者不陈;并非陈和王都没采访到,说明至少采访到了一个。即有且仅有一个没采访到,选E。B项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情况,还有可能是采访了王但没采访陈。
【解析】选 E。
题干中小白对“两位都采访到”和“两位都没采访到”都进行了否定,说明“有一位采访到,而另一位没采访到”。
题-摩根定律-秒杀“可能为真”-排除“必假”
5.李老师说:“并非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非之后必假,排除IV)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如果李老师所说为真,则以下哪项可能为真?(可能为真包括必真和可能为真,排除法,排除必假。)
I.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是“且”关系,全真才真,所以是可能为真)
Ⅱ.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没考上南京大学。
Ⅲ.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IV.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
A.仅 I 和Ⅱ。
B.仅 I 和Ⅲ。
C.仅 I、Ⅲ和 IV。
D.I、Ⅱ、Ⅲ和 IV。
E.仅 I、Ⅱ和Ⅲ。
5.【解析】选 E。
李老师:¬(丽丽上清华大学∧¬明明上南京大学)⇒¬丽丽上清华大学∨明明上南京大学。即为:丽丽没上清华大学∨或明明上南京大学。(或:一真则真)
则当丽丽考上清华大学时,
推出:(丽丽没上清华大学∨明明上南京大学)∧丽丽上清华大学⇒明明上南京大学,即 I 正确。
当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时,
推出:(丽丽没上清华大学∨明明上南京大学)∧¬丽丽上清华大学⇒明明可能考上南京大学也可能没有考上南京大学,故Ⅱ和Ⅲ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为 E。
真题(2013-28)-朴素推理型题目
28.某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东湖、西岛、南山三个著名景点,每处景点都有二日游、三日游、四日游三种路线。李明、王刚、张波拟赴上述三地进行 9 日游,每个人都设计了各自的旅游计划。后来发现,每处景点他们三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线: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赴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李明赴南山的计划是三日游,王刚赴南山的计划是四日游。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李明计划东湖二日游,王刚计划西岛二日游。
B.王刚计划东湖三日游,张波计划西岛四日游。
C.张波计划东湖四日游,王刚计划西岛三日游。
D.张波计划东湖三日游,李明计划西岛四日游。
E.李明计划东湖二日游,王刚计划西岛三日游。
【解析】选 A。
此题为混合关系推理,李明南山三日游,王刚南山四日游,因每处景点三人线路都不同,所以张波南山就是二日游;又因为同一个人九天的时间游三地只能是 2、3、4 组合,同一个景点三人又有不同的组合,所以李明赴西岛的填数要相同的话,不能是三套,因为三天就导致李明三地游有两个三天的旅程,不合题干信息;也不能是四天,因为四天导致王刚三地游有两个四天旅程;所以李明赴东湖和王刚赴西岛的天数要相同的话只能是两天,所以正确答案是 A。
真题(2013-30)-结论型题目中的语义分析题目
30.根据学习在机动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人的动机可分为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两种。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们是以人的本能需要为基础的;习得动机是指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即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最可能属于原始动机?
A.尊敬老人,孝敬父母。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尊师重教,崇文尚武。
E.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解析】选 B。
自古以来,就有“食色,性也”的说法,是人的本能需要,是原始动机。其它选项都是习得动机。
真题(2014-42)-联言
42.这两个《通知》或者属于规章或者属于规范性文件,任何人均无权依据这两个《通知》将本来属于当事人选择公证的事项规定为强制公证的事项。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既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
B.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或者不是法律,或者不是行政法规。
C.这两个《通知》如果一个属于规章,那么另一个属于规范性文件。
D.这两个《通知》如果都不属于规范性文件,那么就属于规章。
E.将本来属于当事人选择公证的事项规定为强制公证的事项属于违法行为。
【解析】选 D。否一则肯一。
真题(2019-30-31)-联言-翻译推理题
30~31 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单位拟派遣 3 名德才兼备的干部到西部山区进行精准扶贫。报名者踊跃,经过考察,最终确定了陈甲、傅乙、赵丙、邓丁、刘戊、张己 6 名候选人。根据工作需要,派遣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若派遣陈甲,则派遣邓丁但不派遣张己;
(2)若傅乙、赵丙至少派遣 1 人,则不派遣刘戊。
真题(2019-30)
30.以下…不矛盾?
A.赵丙、邓丁、刘戊。
B.陈甲、傅乙、赵丙。
C.傅乙、邓丁、刘戊。
D.邓丁、刘戊、张己。
E.陈甲、赵丙、刘戊。
方法一:
答案解析:翻译推理题。选项代入题干排除。A 选项,选择刘戊,则根据(2)不选傅乙且不选赵丙,而 A 选项有赵丙,与题干矛盾。B 选项,选择陈甲,根据(1),必须有邓丁,而 B 项没有邓丁,与题干矛盾。C 选项,选择傅乙,根据(2)则不选刘戊,而 C 选项有刘戊,与题干矛盾。D 项不与题干矛盾。E 项,选择赵丙,根据(2)则不选刘戊,与题干矛盾。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D。
方法二:选 D。
整理题干信息有:
①甲→(丁且¬己);②(乙或丙)→¬戊;③3 人
由②可知:A、C、E 必为假。
B 选项:若派甲,则需要派丁,那么就 4 个人,与③矛盾。所以,D 为正确选项。
真题(2019-31)
31.如果陈甲、刘戊至少派遣 1 人,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派遣刘戊。
B.派遣邓丁。
C.派遣赵丙。
D.派遣傅乙。
E.派遣陈甲。
方法一:
假设只选甲,那么根据(1)必选丁。若不选甲,那么只选戊,根据(2)不选乙且不选丙,也不选甲,则必选丁。即选甲,必有丁,不选甲,必有丁。所以必须有丁。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B。
方法二:选 B。
整理题干信息有:①甲→(丁且¬己);②(乙或丙)→¬戊;③3 人;④甲或戊由①、②和③可得:⑤(丁且¬己)或(¬乙且¬丙)由⑤可得:⑥(丁且¬己)为真或者⑦(¬乙且¬丙)为真,若⑥为真,则丁。若⑦为真,则,¬乙,¬丙,即:甲,丁,戊,己,所以,必须派遣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