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Linux的结构目录
1.1 Linux的目录结构
登录系统后,在当前命令窗口下输入命令:
ls /
你会看到如下图所示:
树状目录结构:
1.2 常用目录介绍
目录 | 作用 |
---|---|
/usr | 全称(Unix Software Resource),该目录用于存放软件资源,FHS建议开发者,将软件产品的数据合理放在该目录的子目录下,有点类似于Windows中的c:\windows,与c:\Program files的综合体 |
/usr/bin/ | 存放系统命令,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都可以执行 |
/usr/sbin/ | 存放根文件系统不必要的系统管理命令,如多数服务程序,只有 root 可以使用 |
/usr/lib/ | 应用程序调用的函数库保存位置 |
/usr/local/ | 手工安装的软件保存位置。我们一般建议源码包软件安装在这个位置 |
/usr/share/ | 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保存位置,如帮助文档、说明文档和字体目录 |
/usr/src/ | 源码包保存位置。我们手工下载的源码包和内核源码包都可以保存到这里,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将手动下载的源码包放在/usr/local/src, 内核源码放在/usr/src/linux中) |
/usr/include | C/C++ 等编程语言头文件的放置目录 |
/var | 用于存储动态数据,例如缓存、日志文件、软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文件等 |
/var/lib/ | 程序运行中需要调用或改变的数据保存位置。如 MySQL 的数据库保存在 /var/lib/mysql/ 目录中 |
/var/log/ | 登陆文件放置的目录 |
/var/run/ | 一些服务和程序运行后,它们的 PID(进程 ID)保存位置 |
/var/spool/ | 里面主要都是一些临时存放,随时会被用户所调用的数据,例如 /var/spool/mail/ 存放新收到的邮件,/var/spool/cron/ 存放系统定时任务 |
/var/www/ | RPM 包安装的 Apache 的网页主目录 |
/var/tmp | 一些应用程序在安装或执行时,需要在重启后使用的某些文件,此目录能将该类文件暂时存放起来,完成后再行删除 |
/home | 用户家目录,以每个用户的名称命名,存放每个用户的数据 |
/dev/ | 设备文件保存位置 |
/etc/ | 配置文件保存位置。系统内所有采用默认安装方式(rpm 安装)的服务配置文件全部保存在此目录中,如用户信息、服务的启动脚本、常用服务的配置文件等 |
/opt/ | 第三方安装的软件保存位置。这个目录是放置和安装其他软件的位置,手工安装的源码包软件都可以安装到这个目录中。按照个人习惯也可以放在 /usr/local/ |
/root/ | root 的主目录。普通用户主目录在 /home/ 下,root 主目录直接在“/”下 |
/sbin/ | 保存与系统环境设置相关的命令,只有 root 可以使用这些命令进行系统环境设置,但也有些命令可以允许普通用户查看 |
/srv/ | 服务数据目录。一些系统服务启动之后,可以在这个目录中保存所需要的数据 |
/tmp/ | 临时目录。系统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在该目录下,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和写入。建议此目录中不能保存重要数据 |
二、常用命令
# 与 $ 提示的区别
'#' 表示用户有root权限,一般的以root用户登录提示符为#, '$'提示符表示用户为普通用户
查看ip地址:ifconfig
su:切换用户
su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