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筛
埃及筛
因为一个非素数必然能够被两个因数相乘而得,所以遍历[ 1 , n ]所有数,他们的乘积就不是素数。
void work(int n){ //n表示要求区间的最大值
memset(judge,true,sizeof(judge));//先把所有数设为素数
judge[1]=false;
for(int i=2;i<=n;i++){
if(judge[i])
prime[++cnt]=i;
for(int j=1;i*j<=n;j++)
judge[i*j]=false;
}
}
可能也是凑巧,我们举几个数试试:
第一次:i=2 质数 2 筛去 4
第二次:i=3 质数 2 3 筛去 6 9
第三次:i=4 质数 2 3 筛去 8 12
后面就必然筛出非素数
证明我也不是很清楚,记住就好了,或者去看看dalao的证明
然而这样会有重复筛去的情况,比如在 i=4 时 4*3 筛去了12
而当 i = 6, 6 * 2=12 又筛了一遍 12
这种情况到后面一定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是需要一个更优的求法
欧拉筛
void work(int n){
memset(judge,true,sizeof(judge));
judge[1]=false;
for(int i=2;i<=n;i++){
if(judge[i])
prime[++cnt]=i;
for(int j=1;j<=cnt&&i*prime[j]<=n;j++){ //在范围内
judge[i*prime[j]]=false;
if(i%prime[j]==0)
break;
}
}
}
欧拉筛的优化就在于它是在已知的质数的范围内遍历,并且当 i 为prime[ j ]的因数时break掉。
第一个变化的证明我还是不清楚
第二个还是略知一二。也就是一个非素数只有一个最大因数(这不显然),那么他就只能别这一组因数筛一次(最大与最小)。为了实现这个类似于剪枝的功能,就要用到第二个优化。
其实这个证明我也不清楚,可以去问问数竞大佬。
有大佬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qwq
裴蜀定理是个啥
洛谷模板题
- 谨以此文纪念一位 为此定理 eat shit 的 bro
原来裴蜀是外国人
给定一个长为n的序列 a1,a2,a3……,an
,求另一个包含 n 个元素的待定整数序列 X,求 S = a1 * X1 + a2 * X2 + a3 * X3+……+ an * Xn,使得 S > 0 且 S 尽可能的小。
##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long long n,ans;
int gcd(int x,int y){
return y?gcd(y, x%y):x;
}
int main(){
cin>>n;
cin>>ans;
for(int i=2;i<=n;i++){
int a;
cin>>a;
ans=gcd(ans,abs(a));
}
cout<<ans;
return 0;
}
这个等式的答案实际上是要求所有数的最大公约数。
等式简化一下就是 ax+by=c ,那么c就是a,b的最大公约数,比如a=38,b=57
最大公约数是19 * -1 + 38 * 1 = 19。你想想:若一个数c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那么这个a乘以一个整数就可以表达ax+by,比如 9 和 3 的最大公约数为 3 ,那么 3 * z就可以表达任意 9 * x + 3 * y 。
这就是我朴实无华的证明。
- 最后让我们再次纪念那位bro
哦对了,刚开始的题解因为 gcd 函数的原因被卡了了一个点
见 大佬的 gcd blog 里关于能否取0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