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详解】(含公司产品研发流程图、大厂研发架构图、大厂研发流程图)


目标

通过最少的资源,交付出高质量的软件。

六大阶段

1.分析 >> 2.设计 >> 3.开发 >> 4.测试 >> 5.部署 >> 6.维护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详解】(含公司产品研发流程图、大厂研发架构图、大厂研发流程图)_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详解】(含公司产品研发流程图、大厂研发架构图、大厂研发流程图)_后端开发_0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详解】(含公司产品研发流程图、大厂研发架构图、大厂研发流程图)_开发人员_03

一、收集分析需求

  1. 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产品负责人等)收集与待开发软件相关的信息,召开会议反复沟通确认需求,确保彼此清晰了解将要开发的产品。
  2. 将需求记录到软件需求规范(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RS)文档中。
  3. 开发团队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项目是否能如期完成。

核心人员:客户、产品经理、项目经理

相关会议:需求评审

产出:各方确认的需求文档

二、设计

根据需求,设计出软件蓝图,包括用户界面、用户流程、通信设计等

核心人员:产品经理、UI设计师

相关会议:设计评审

产出:原型图

三、开发

  1. 根据需求文档和原型图,由后端开发工程师搭建后台服务器、设计数据库并提供相关接口,由前端开发工程师完成用户页面、交互和接口访问。
  2. 开发人员对自己开发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
  3. 修复单元测试中出现的bug

核心人员: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

涉及文件:开发指南(内含开发规范)

相关会议:代码评审

产出:操作手册/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指南源代码

四、测试

  1. 由专门的测试人员协同开发人员完成测试:
  • 系统测试——通过测试系统,以验证其是否满足所有指定的需求。
  • 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组合到一起进行测试。测试团队通过单击按钮,执行滚动/滑动操作与软件交互。
  • 用户验收测试——邀请潜在用户或客户进行的最终测试,旨在验证目标软件,是否能够根据需求的规范,处理各种真实的场景。
  1. 开发人员修复测试中发现的bug
  2. 测试人员进行回归测试,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所有发现的bug已修复。

核心人员:测试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

相关会议:测试评审

产出:测试文档测试报告,bug的跟进和修复记录

五、部署

部署团队遵循部署流程完成软件的部署。

核心人员:部署工程师

产出:部署文档(如安装指南等)

六、维护

  • 修复产品上线后发现的bug
  • 结合用户反馈,对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更新

核心人员: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

产出:升级文档,更新日志(内含bug的修复记录)

公司产品研发流程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详解】(含公司产品研发流程图、大厂研发架构图、大厂研发流程图)_后端开发_04

大厂研发架构图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详解】(含公司产品研发流程图、大厂研发架构图、大厂研发流程图)_开发人员_05

大厂研发流程图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详解】(含公司产品研发流程图、大厂研发架构图、大厂研发流程图)_后端开发_06

  • PRD 是产品需求文档
  • 项目KICK-OFF即项目启动,大厂可能会有项目启动仪式,或项目发布会
  • WBS 是工作分解结构,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