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博客目录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一(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二(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三(数据库系统)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四(计算机网络)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五(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六(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七(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基础)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八(法律法规)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九(多媒体基础)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十(软件工程)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十一(面向对象设计)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十二(数据流图)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十三(数据库设计)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十四(UML建模)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十五(数据结构及算法应用)
软考-软件设计师 笔记十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文章目录
-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 UML
- 设计原则
- 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的基本分类
- 创建型模式
- 结构型模式
- 行为型模式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UML
图分为结构图(静态图)和行为图(动态图)
用例图可以被分到静态图或行为图
类图: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对象图: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包图: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及包的结构
部署图:软件的构建应该部署在哪个硬件的节点之上
用例图:系统和外部的交互关系
顺序图:强调按时间顺序
状态图:状态的变迁
活动图:跟流程图的结构一致
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设计出来的类的目的只有一个,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降低耦合程度)
开发-封闭原则:不要作程序的修改,要作程序的扩展。(或者用新的类实现)
李氏替换原则: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子类继承自父类),不要盲目的重写而覆盖父类的方法。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与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针对借口编程)
接口隔离原则:一个接口只做一件事。
组合重用原则:避免紧耦合。
最少知识法则:通过封装将一些属性方法私有化。
设计模式
架构模式:整体
设计模型:局部(与语言无关)。
惯用法:与语言有关。
设计模式的基本分类
创建型模式:用于创建对象的模式(为设计类实例化提供指南)。
结构型模式:主要处理类和对象的组合问题,让类或对象形成更大的结构提供相应的指导。
行为型模式:主要描述类或对象交互的情况以及职责的分配问题。
既可以是类模式也可以是对象模式的:工厂方法/适配器/解释器 模式,其他的只是对象模式。
创建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