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Spring 源码】 贯穿 Bean 生命周期的核心类之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fbd4ffd0717b 2023-12-11 阅读 37
c语言

目录

引入结构体 

 结构的声明

创建和初始化

 内部元素的使用;

特殊声明:

结构体在内存中的对齐

练习: 



引入结构体 

        C语言有各种数据类型,我们已经对一些数据类型很熟悉:

         但是,仅仅有这些类型是无法描述一些对象的特征的,比如:一个人的多个信息,一个家庭的多个成员等等,那么这时候,就要用到结构体类型来描述一个比较复杂的对象。

        结构体类型就像其他简单数据类型(int,float,double)一样,也是一种数据类型,但是它比较复杂,可以包含多个 简单的数据类型, 这些被包含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不同的类型。

 

 结构的声明

        C语言中,结构体(struct)是一种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可以将不同的数据类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 新的 数据类型。结构体的定义格式如下:

struct 结构体名称
{
    数据类型1 成员变量1;
    数据类型2 成员变量2;
    ...
} 创建的同类型结构体名称;

         有了结构体类型,我们就可以描述复杂对象的特征。例如,要描述一个家庭的成员的信息,可以:

 代码如下:

​//声明Person结构体类型

struct Person {
    char name[20];
    int age;
    double height;
};



//声明Family结构体类型

struct Family
{
    struct Person;
    char location[10];
}Family_of_my;

​

从上述代码可以得出:

 

 

创建和初始化

        结构体的初始化可以按照不同方式进行: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int main()
{

    //按照结构体成员的顺序初始化

    struct Stu s = { "张三", 20, "男", "20230818001" };

    printf("name: %s\n", s.name);
    printf("age : %d\n", s.age);
    printf("sex : %s\n", s.sex);
    printf("id : %s\n", s.id);

    //按照指定的顺序初始化

    struct Stu s2 = { .age = 18, .name = "lisi", .id = "20230818002", .sex = "⼥

    printf("name: %s\n", s2.name);
    printf("age : %d\n", s2.age);
    printf("sex : %s\n", s2.sex);
    printf("id : %s\n", s2.id);
    return 0;

}

 内部元素的使用;

        要用到结构体操作符。 

​
​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int main()
{

    //按照结构体成员的顺序初始化

    struct Stu s = { "张三", 20, "男", "20230818001" };

    printf("name: %s\n", s.name);
    printf("age : %d\n", s.age);
    printf("sex : %s\n", s.sex);
    printf("id : %s\n", s.id);

    //按照指定的顺序初始化

    struct Stu* s2 = &s;

    printf("name: %s\n", s2->name);
    printf("age : %d\n", s2->age);
    printf("sex : %s\n", s2->sex);
    printf("id : %s\n", s2->id);
    return 0;

}

​

​

 

特殊声明:

        在声明结构的时候,可以不完全的声明。也就是,可以省略结构体的标签。

例如:

//匿名结构体类型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x;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a[20], *p;

        但是,这两个匿名的类型完全一致的结构体是同一个结构体类型吗?

也就是说:

p = &x;

        这段代码合法吗?

        经过测试,编译器会把上面的两个声明当成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所以是⾮法的。
匿名的结构体类型,如果没有对结构体类型重命名的话,基本上只能使⽤⼀次。
 

 

结构体在内存中的对齐

        现在,我们已经对结构体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结构体的大小是如何计算的呢?


 

        我们先看一个实例:

计算下列两个结构体的大小:


//练习1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1));


//练习2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2));

        我们可以先猜测:

        既然两个结构体内部的变量类型和数目完全一致,那么我们有理由猜测两个结构体大小相同,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其实,结构体在内存中的存储有一套自己的规则:

 首先,引入一个概念:

        对齐数

结构体的基本对齐方法是:

结构体大小的计算:

 

        这样一来,我们分析上两个问题:


 

        对于s1,先放入char类型,由于char类型是1个字节,小于8(VS默认值),所以直接放在0地址处。

        int型,大小4字节,小于8(VS默认值),所以放在sizeof(int)的整数倍的地址处,也就是4开始,到7结束。

        char 紧跟着int型;


        由于最大对齐数是4,此时结构体的最小大小大于8,要满足4的整数倍,那么这个结构体的大小向上取 是12。

        对于s2 :

        放入两个char,一个int后的结构体最小大小正好是8,那么结构体总大小就是8。

 

 


练习: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tagTest1
  {
    short a;
    char d; 
    long b;   
    long c;   
  };
  struct tagTest2
  {
    long b;   
    short c;
    char d;
    long a;   
  };
  struct tagTest3
  {
    short c;
    long b;
    char d;   
    long a;   
  };
  struct tagTest1 stT1;
  struct tagTest2 stT2;
  struct tagTest3 stT3;

  printf("%d %d %d", sizeof(stT1), sizeof(stT2), sizeof(stT3));
  return 0;

        结果: 


 完~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