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itext7生成pdf

舍予兄 2024-04-16 阅读 10

大型网站质量属性优先级:高性能 高可用 可维护 应变 安全

一、单体架构

        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资源都在一台服务器上。

二、垂直架构

        应用和数据分离,使用三台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数据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处理大量的业务逻辑,需要更快更强大的处理器

        数据服务器:需要快速磁盘检索和数据缓存,需要更快的磁盘和更大的内存

        文件服务器:存储用户上传的文件,需要更大容量的硬盘

三、使用缓存改善网站性能

        80%的业务访问集中在20%的数据上。将常用的数据进行缓存,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访问压力,提高整个网站的数据访问速度,改善数据库的写入性能。

         缓存分为: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本地缓存和缓存在专门的分布式缓存服务器上的远程缓存。

        本地缓存访问速度快,但受应用服务器内存限制可以缓存的数据量有限,且存在和应用程序争内存的情况。

        远程缓存:可以使用集群,缓存的数据量不受限制

四、使用服务集群改善网站并发处理能力

        增加应用服务器的数量,分担访问和存储的压力,解决高并发和海量数据访问问题。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对应的应用服务器上。这种架构下,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性能可能会称为系统性能的瓶颈。

​​​​​​​​​​​​​​

        负载均衡技术: 

                应用层负载均衡技术:

                        1. http重定向:用户请求已经找到了HTTP重定向的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算法返回        

                重定向地址特点:实现简单,性能较差

                        2. 反向代理服务器:用户请求到反向代理服务器,由反向代理服务器根据算法确定

                将请求转发到哪个地方服务器特点:部署简单,负载均衡代理服务器的性能可能成为

                系统瓶颈

                传输层负载均衡技术: 

                           1. DNS域名解析负载均衡:DNS解析时直接返回负载均衡后的IP地址。特点:效率

                比应用层高,可以降低负载均衡服务器的维护。缺点是会被缓存,当访问不可用时无法

                及时感知。

                        2. 基于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的负载均衡:将一个外部IP映射为多个IP每次

                请求动态选择一个内部节点的地址。特点:技术成熟,一般在网关的位置,可以通过硬

                件实现(四层交换机)​​​​​​​

五、数据库读写分离

六、使用反向代理技和CDN加速网站响应

七、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

八、使用NoSQL和搜索引擎

九、业务拆分

十、分布式服务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