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软件测试概念和理论

椰果玩安卓 2022-04-06 阅读 57
功能测试

一、软件测试概念和理论

1.1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软件测试的目的

  •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软件/网站存在的问题(bug、用户体验不好、界面丑陋、功能是否全面)
  • 通过提前找到软件存在的问题,可以降低商业风险【省钱】

软件测试的定义

  • 软件测试就是用人工或者自动化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需要找到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
  • 预期结果:在测试之前我们就知道的结果和我们希望出现的结果
  • 实际结果:测试之后得到的结果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1)所有软件只能证明存在问题,不能证明不存在

  • 辩证
  • 所有软件都是有问题的,只是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被发现

2)不能进行穷举测试,应该进行分类测试

  • 穷举测试:将所有的可能都测试一遍
  • 分类测试:
    • 可以被正常搜索的:也就是可以正常显示的那些
    • 不可以被正常搜索的:也就是不可以正常显示的那些
    • 特殊情况:带有特殊符号、空格、什么都不输入

3)测试工作应该尽早介入,可以降低修复成本

  • 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4)缺陷聚集原则,二八法则

  • 一个项目中的80%缺陷会集中到20%的模块
  • 越是有问题的地方,往往会有其他的问题
  •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
    • 负责这个模块的程序员技术一般
    • 模块功能复杂

5)测试依赖环境

  • 程序的构架:B/S C/S
    • B/S构架:broswer/server、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
    • C/S构架:client/server、通过客户端程序访问服务
  • 测试B/S构架准备三款浏览器:谷歌、火狐、IE【苹果、欧鹏、QQ、360、搜狗】
  • 测试C/S构架准备:
    • PC:win7、win8、win10、mac、Linux
    • 手机:安卓、苹果、鸿蒙

6)杀虫剂现象

  • 测试人员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进入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意识,很难在测试出其他的bug,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交叉测试,就是交互测试人员。

7)不存在缺陷谬论

  • 辩证
  • 所有软件都是有问题的,只是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被发现

1.2软件开发模型

1.2.1简介

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测试与软件的开发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名测试人员,应该充分理解软件的开发模式,一边找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从而发挥自身的价值

在软件开发的十几年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很多软件开发模型用来描述和表示一个复杂的开发过程,软件开发有三种模式:

  • 瀑布模式
  • 快速原型模式
  • 螺旋模式

1.2.2三种模型

瀑布模型

 

第一个阶段:项目立项阶段

1、调研:

  • 首先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研究,通过可行性的研究可以判断这个项目是否挣钱
  • 调研完成后会得到一个可行性调研报告
  • 这个工作是由项目负责人来完成

2、需求分析

  • 调研判断项目没问题以后,就可以进行需求分析
  • 这个工作是由项目经理完成
  • 最终会得到一个需求规格说明书,规格书中仅仅是需求大体需求

第二个阶段:项目开发阶段

1、概要设计:

  • 就是将需求规格书的内容落地
  • 概要设计完成后,会得到概要设计文档
  • 这个是由经验丰富的前端和后端程序员
  • 概要设计文档中会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而且会明确说明每个模块中的功能

2、详细设计:

  • 在详细设计中,明确指定了模块具体实现的细节
  • 整个工作由一线程序员来完成
  • 最终会得到一个详细设计文档

3、编码:

  • 其实就是程序员写的代码
  • 这个是由程序员完成了
  • 最终得到的是代码

4、软件测试:

  • 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功能
  • 这个是由测试工程师来完成的
  • 最终会得到测试报告

第三个阶段:项目运维阶段

1、上线,用才能访问

瀑布模型的特点:

  • 是以文档驱动,后面所有 的工作都是基于前面的文档的内容
  • 每个阶段执行一次,而且是线性依次进行的
  • 开发模式中,瀑布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瀑布模式的优点

  • 每个阶段非常清晰
  • 每个人只需要关注自己的阶段

瀑布模型的缺点

  • 下面的阶段是依赖上面阶段的分析结果,一旦上面出现错误,那么下面全部都错了
  • 整个流程过分依赖需求分析结果,这种模式不能适应变化频繁的项目
  • 这种模式设传统项目和行业:银行、保险、建筑

快速原型模型

  • 一个项目在很短时间中,就有一个版本上线了,这个版本往往功能不全,而且有bug
  • 在后续的版本中陆续修复bug,并添加完善功能


 特点:

  • 快速上线
  • 支持用户参与

优点:

  • 克服了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中间环境,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进行修复

缺点:

  • 仅仅适合中小型项目,不适合大型项目

螺旋模型

1.3软件测试模型

测试模型:所谓的模型就是这个行业的人总结出来的测试经验

第一种:v模型

  • 这种模型其实就是在前面瀑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测试的
  • 这种模型其实也是瀑布模型的变种
  • 根据测试阶段不同,测试也同样分成四个不同的阶段 

v型的流程

  • 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优点:

  • 整个流程比较清晰,既包含了底层测试,也包含了对高层进行测试

缺点:

  • 这个本质上还是瀑布原型,因此具有瀑布模型的缺点

第二种:w(双v)模型

这种模型只要是为了解决v模型存在的问题,解决思路就是测试前移

 

w型比v型多的部分

  • 集成:每个程序员将自己负责的功能模块合并到一块
  • 实施:将开发好的软件安装到客户的服务器上
  • 交付:交给用户如何使用软件

静态和动态测试

  • w模型中,对各种的文档进行测试,都是静态测试
  • 对程序进行测试,就是动态测试

总结:w模型中的流程

  • 开发v: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集成==>实施==>交付
  • 测试v:验收测试设计==>系统测试设计==>集成测试设计==>单元测试设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优点:

  • 测试工作前移,可以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 

缺点:

  • 对技术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1.4软件质量模型

  • 质量体系:iOS 9126

六大特性:

  • 功能性
  • 可靠性
  • 易用性
  • 效率
  • 维护用
  • 可移植性

1.5软件测试分类

第一种分类:按照阶段分类

单元测试:

  • 模块:程序的最小单位就是模块,比如用户登录模块,购物车模块
  • 单元测试,就是检测这个模块是否满足测试用例的要求,仅仅是测试一个单独的模块是否能正常运行

集成测试

  • 集成测试又称为,组装测试
  • 在单元测试完成后,就是表示每个单独的模块已经正常
  • 集成测试,就是将多个模块组合起来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

  • 在集成测试完成以后,才能进行系统测试
  • 系统测试,将软件作为一个整体来测试,测试的依据是软件需求说明书【就是检查软件是个否达到了当初想要的样子】

验收测试

  • 主要是检查软件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对软件做最后的测试
  • 验收测试分为几个小类
    • α测试【alpha】:阿尔法测试的软件版本内存版本,软件bug较多,一般不让用户直接使用,而是公司内部交流使用。
    • β测试【beta】:贝塔测试就是软件的公测版本,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用户通过使用软件来发现更多的问题
    • γ测试【gamma】:伽马测试就是软件的正式候选版,这个版本和用户最后使用的正式版几乎完全一致。

第二类分类方法:按是否查看源码分

  • 白盒测试
    • 不去执行程序,而是直接读取程序的代码
  • 黑盒测试:
    • 又称之为数据驱动测试
    • 这种测试就是直接使用软件,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的代码
    • 例如:输入账号、密码、一点就能登陆成功,表示测试通过
  • 灰盒测试:
    • 即要取读取程序的代码,也要去执行程序
    • 即要做黑盒的工作,也要做白盒的工作

第三种分类方法:按照是否运行程序划分

  • 静态测试
  • 动态测试

第四种分类方法:是否自动运行

  • 人工测试:所有的测试工作,由测试人员手动点击完成
  • 自动化测试:通过python开发自动化工具,用工具完成测试工作

第五种分类方法:其他分类

  • 冒烟测试
    • 测试软件基础功能是否正常
  • 回归测试
    • 在测试工作中,一旦发现了bug,需要将这个bug提交给开发,开发修复完成后,需要重新进行测试
    • 测试人员必须对那些曾经发生过的bug再次进行测试
  • 随机测试
    • 虽然叫做随机测试,但是不是真的随机
    • 这里的随机其实是重复测试,包括测试之前的测试用例中没有涵盖的部分
  • 探索测试
    • 这个测试不是必要

1.6软件缺陷

  • 缺陷不等于bug
  • bug仅仅是缺陷中的很小的一个部分而已
  • 什么是缺陷:是要让测试人员感觉不爽,那么这个就是缺陷

软件缺陷判定标准

  1. 软件未能达到需求规格书中的要求
  2. 软件功能超出规格书中的要求
  3. 软件出现了规格书中明确指定不能出错的地方
  4. 软件出现了规格书中未明确指定,但是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缺陷只能减少,不能完全避免】

  1. 对于需求文档等文档文件解释、理解错误【需求说明会】
  2. 设计文档本身有错误
  3. 程序代码错误
  4. 硬件和软件系统有错

软件缺陷的类型

  1. 功能错误:软件没有达到需求文档的功能要求,或者功能异常
  2. 界面错误:软件功能正常,但是界面不好看或者未达到规格说明中的要求
  3. 兼容性错误:软件和系统中其他的程序冲突,导致软件无法运行
  4. 易用性错误:软件用起来不好用
  5. 改进建议:改了更好,不改也没事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