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道:Serverless 的具象化表达
简单来说,Serverless 是一种架构设计的理念,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编程框架、类库或者工具。随着大家对于 Serverless 理解的深入,用词也越来越精准、具象。从之前“无服务器”的直译到目前“服务器无感知”的理解,是各界对 Serverless 这几年发展和使用的一个跨度的体现。
01 生命周期:函数计算的基本流程是如何执行的?
初次体验推荐用云厂商平台
首先,云厂商的函数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运行环境(Python、Java、PHP、Node.js、Golang 等),可以满足不同技术栈的开发需求。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擅长的语言来体验,避免了语言的切换成本。如果选择的是解释性语言,可以直接在云平台上开发、调试、部署,非常方便。这样,通过低成本的学习,你可以快速地理解 Serverless 的产品形态。
其次,如果你自己要部署一套开源的框架,是要有机器资源的,而云厂商一般都会提供免费的额度。拿函数计算来说,像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华为云,每个月都有大概 100 万额度的调用次数,以及 40 万 GB- 秒的内存资源使用,基本上足够我们体验了。腾讯云做了一些调整,新人前 3 个月有一定的免费额度。当然,你在使用的时候,最好提前看一下云厂商的使用说明,避免多花冤枉钱。
最后,你也可以比较方便地通过云厂商提供的各类 API/SDK、触发器集成、开发工具来了解整个 Serverless 的生态和解决方案。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遇到新事物,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也是学习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