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类和无参方法
class Counter {
private var value = 0 // 必须初始化字段
def increment ( ) { value += 1 } // 方法默认公有
def current ( ) = value
}
Scala中的类不声明为public,一个Scala源文件中可以有多个类。
使用类
val myCounter = new Counter // 或new Counter()
myCounter . increment ( )
调用无参方法时,圆括号是可写可不写的。推荐的做法是:如果是会改变对象状态的方法,就带上( );否则,就不带。
如果将方法的声明改为以下形式,那么可以强制不能带( )(下面要提到的getter就是这种风格的,所以调用getter时,必须不带( )):
class Counter {
private var value = 0 // 必须初始化字段
def increment ( ) { value += 1 } // 方法默认公有
def current = value // 调用必须是myCounter.current这种风格
}
带getter和setter的属性
在Java中,通常将字段声明为私有的,然后添加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来提供访问字段的接口。像这样拥有一对getter/setter的字段,通常被称为属性(property)。
Scala对每个字段都提供了getter和setter方法。
class Person {
var age = 0
}
在面向JVM的类中,这个简单的Person类有一个私有的age字段和相应的,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如果将age声明为private的,getter和setter方法也是私有的。)Scala中,getter和setter分别叫做age和age_=。
println ( fred . age ) // 调用方法fred.age()
fred . age = 21 // 调用方法fred.age_=(21)
将这个简单的Person编译后,使用javap查看生成的字节码,可以验证这一点。
// -private选项说明显示所有的类和成员
javap - private Person . class
Person字节码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cala . ScalaObject {
private int age ;
public int age ( ) ;
public void age_ $ eq ( int ) ; // =号被翻译成了$eq
public Person ( ) ;
}
知道了这些默认实现后,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实现来代替默认实现了。
class Person {
private var privateAge = 0
def age = privateAge
def age_ = ( newValue : Int ) {
if ( newValue > privateAge ) privateAge = newValue
}
}
Scala中,字段和getter/setter间的关系,还有其他几种情况。
使用val声明的字段,是只有getter,因为val声明的是不可变的啊。Scala中不能实现只有setter的字段。
还有种对象私有字段。Scala中,方法可以访问该类的所有对象的私有字段,这一点与Java一样。如果通过private[this]来字段来修饰,那么这个字段是对象私有的,这种情况下,不会生成getter和setter。对象私有字段,只能由当前对象的方法访问,而该类的其他对象的方法是无法访问的。如果说分不清楚对象和类的区别,这里就又要犯浑了。
接下来是一种与private[this]相似的访问控制。Scala中可以使用private[class-name]来指定可以访问该字段的类,class-name必须是当前定义的类,或者是当前定义的类的外部类。这种情况会生成getter和setter方法。
Bean属性(L1)
使用 @BeanProperty注解来为字段生成符合JavaBeans规范的getter/setter方法。使用该注解后,将会生成4个方法:Scala的getter/setter和JavaBeans规范的getter/setter(如果是val声明,就没有setter部分了)。
import scala . reflect . BeanProperty
// 在Scala 2.10.0之后已被废弃
// 使用scala.beans.BeanProperty代替
class Person {
@BeanProperty var name : String = _
}
构造器(Constructor)
在Scala中,有两种构造器,主构造器(primary constructor)和辅助构造器(auxiliary constructor)。
辅助构造器
首先来讨论辅助构造器,因为比主构造器更容易理解。辅助构造器与Java构造器很相似,但有两点不同:
名字是this(Java中构造器名称与类名相同)
辅助构造器必须以对已经定义的辅助构造器或主构造器的调用开始
class Person {
private var name = ""
private var age = 0
def this ( name : String ) {
this ( ) // 调用主构造器
this . name = name
}
def this ( name : String , age : Int ) {
this ( name ) // 调用辅助构造器
this . age = age
}
}
使用构造器
val p1 = new Person // 主构造器
val p2 = new Person ( "Fred" ) // 第一个辅助构造器
val p3 = new Person ( "Fred" , 42 ) // 第二个辅助构造器
主构造器
Scala中每个类都有主构造器,并且是与类定义混合在一起的。
主构造器的参数,是类名后()内的内容。
class Person ( val name : String , val age : Int ) {
// 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部分就是主构造器的参数
}
主构造器的参数被编译成字段,其值被初始化成构造时传入的参数,可以为这些字段也加上访问控制。
主构造器会执行类定义中的所有语句。
class Person {
println ( 0 )
def printNum ( num : Int ) { println ( num ) }
println ( 1 )
printNum ( 2 )
}
定义如上一个简单类,然后创建一个Person的对象,结果如下:
scala > val fred = new Person
fred : Person = Person @ 2c332d2a
也就是说,主构造器会将类定义内的,也就是{ }内的,所有语句执行一次。
如果主构造器参数不带val或var,那么会根据是否被方法使用来决定。如果不带val或var的参数被方法使用了,它会变为对象私有字段;如果没有被方法使用,则被当成一个普通的参数,不升级成字段。
主构造器或许不太好理解。Martin Odersky建议如此看主构造器:Scala中的类也接受参数,像方法一样。
可以将主构造器变为私有的,将private关键字放在圆括号前:
class Person private ( val id : Int ) { . . . }
嵌套类(L1)
在Scala中,几乎可以在任何的语法结构中内嵌任何语法结构。可以类中定义类,也可以在方法中定义方法。
Scala中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内部类。参考下面这段代码:
import scala . collection . mutable . ArrayBuffer
class Network {
class Member ( val name : String ) {
val contacts = new ArrayBuffer [ Member ]
}
private val members = new ArrayBuffer [ Member ]
def join ( name : String ) = {
val m = new Member ( name )
member += m
m
}
}
val chatter = new NetWork
val myFace = new NetWork
chatter.Member类和myFace.Member类是不同的两个类。这一点与Java是不同的。
由于这一点特征,使得一些地方可能会碰见错误,这时候或许需要调整一下内部类。可以使用的方法有使用伴生对象或者使用类型投影(这里是将内部类中的Member换成NetWork#Member)。
与Java中一样,如果需要在内部类中使用外部类的引用,使用 外部类名.class的语法即可。不过Scala中有一个为这种情况服务的语法:
class Network ( val name : String ) { outer = >
class Member ( val name : String ) {
. . .
def description = name + " inside " + outer . name
}
本章习题解答。答案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我的观点。
import scala . reflect . BeanProperty
class Person {
@BeanProperty var name : String = _
@BeanProperty var id : Long = _
}
生成的方法:
Compiled from "Person.scala"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cala . ScalaObject {
private java . lang . String name ;
private long id ;
public java . lang . String name ( ) ;
public void name_ $ eq ( java . lang . String ) ;
public void setName ( java . lang . String ) ;
public long id ( ) ;
public void id_ $ eq ( long ) ;
public void setId ( long ) ;
public long getId ( ) ;
public java . lang . String getName ( ) ;
public Person ( ) ;
}
生成的JavaBeans方法当然应该是可以在Scala中调用的(不然有什么意义…)。不过个人不推荐在Scala中使用,这只是为了符合JavaBeans规范而已。
7.
class Person ( name : String ) {
val firstName = name . split ( " " ) ( 0 )
val lastName = name . split ( " " ) ( 1 )
}
主构造参数到底是什么样的,推测是普通参数,因为并没有在任何方法中使用过。看字节码验证。
Compiled from "Person.scala"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cala . ScalaObject {
private final java . lang . String firstName ;
private final java . lang . String lastName ;
public java . lang . String firstName ( ) ;
public java . lang . String lastName ( ) ;
public Person ( java . lang . String ) ;
}
字节码中并没有出现name,所以如我所想,是普通参数。
8.
主构造器4个参数,并且有默认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