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笔记——计算机原理大总结

infgrad 2022-03-11 阅读 96

1、计算机网络模型

  1. 物理层 :底层数据传输
  2. 数据链路层:定义数据的基本格式
  3. 网络层:定义IP地址,定义路由功能,如不同设备的信息转发
  4. 传输层: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基本功能,如TCP , UDP
  5. 会话层:控制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讯功能,如  将数据分配给不同的软件
  6. 标识层:数据格式标准,定义加密,压缩等
  7. 应用层:各种应用软件

2、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为了能够使用户不至于去记忆复杂的ip地址,更方便的通过域名来访问互联网,通过主机名,来获得主机的IP地址这个过程,就叫做域名解析

DNS解析过程:

  1.  首先访问本地浏览器的缓存,如果缓存中存有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直接访问即可
  2. 如果本地浏览器没有缓存,则寻找硬盘中的host文件
  3. 硬盘host文件中没有,浏览器发送一个DNS请求到本地DNS服务器,如本地的联通,移动等,访问它们的缓存,有则返回,无则访问DNS根服务器(以递归的方式)
  4. 根域名服务器得到请求之后,不会直接返回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是将相对应的域名解析器的地址告诉给本地DNS服务器,由本地DNS服务器再去访问。
  5. 最终得到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其返回给客户端,并缓存,方便下次使用

DNS查询方式:

  1. 递归解析:由本地DNS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如.com)查询,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再向下一级级查询,最后将解析结果返还给本地DNS服务器
  2. 迭代解析:浏览器发送请求给本地DNS服务器,但是本地DNS服务器不是自己向下查询的 ,而是将根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交给客户端,让客户端浏览器自己访问根域名服务器(自力更生型,只是帮忙找到可以解析的服务器的地址,而不会帮助查询出最后的结果)

DNS负载均衡:

        当一个域名非常火的时候,每个时间点都有大量的人去访问它,所以它的压力会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这个负载均衡的技术:为同一个主机名分配多个ip地址,在应答DNS服务器的查询请求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按个返回ip地址,将客户端的访问引导到不同的主机上,使不同的客户端访问不同的服务器。

域名解析时,使用的时UDP协议,因为它比较快;而区域传送用TCP协议,安全且准确。

3、HTTP   未完待续~~

       3.1 http的请求方法有:

  1. get:向服务器请求一定的资源
  2. post:传输实体,向服务器传输信息
  3. head:获取报文的头部,确认url信息的准确性和资源更新的时间
  4. options:查询支持的方法 :将返回 post,get ,delete,head 等信息
  5. put:上传文件,但是没有身份验证功能,任何人都能上传,故一般不使用
  6. peach :对资源进行部分修改,put也能做到,但是是覆盖行的 ,peach可以做到部分修改
  7. delete:删除文件,也不带身份验证功能
  8. connect:使用 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层)和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协议把通信内容加密后经网络隧道传输。

        3.2 get  与  post 的区别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