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文分类阐述高考对方差的考查方式。
前言
高考中对方差的考察方式,也分几个层次。如下所述:
常见层次
- 层次一:利用公式计算方差;
- 一组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x_1,x_2,\cdots,x_{n}\)的平均数为\(\bar{x}=\cfrac{x_1+x_2+\cdots+x_{n}}{n}\);
其方差为\(s^2=\cfrac{1}{n}[(x_1-\bar{x})^2+(x_2-\bar{x})^2+\cdots+(x_{n}-\bar{x})^2]\);
给定一组样本数据\(2,2,4,4,4\),求这组数据的方差。
解析:先求平均数为 \(\bar{x} =\cfrac{2+2+4+4+4}{5}=3.2\);
则方差为\(s^2=\cfrac{1}{5}[(2-3.2)^2\times 2+(4-3.2)^2\times 3]=(2-3.2)^2\times \cfrac{2}{5}+(4-3.2)^2\times \cfrac{3}{5}\);
- 随机变量的方差计算公式,如随机变量 \(X\) 服从贝努力分布\(X\sim B(n,p)\),则方差 \(DX=np(1-p)\) .
【2017全国卷2理科13题高考真题】一批产品的二等品率为 \(0.02\) ,从这批产品中每次随机取一件,有放回的抽取 \(100\) 次, \(X\) 表示抽到的二等品件数,则 \(DX\) =________。
分析:本题目由于是有放回的抽取了 \(100\) 次,故应该相当于做了 \(100\) 次独立重复实验,故抽到的二等品件数应该服从二项分布,即\(X\sim B\left(100,0.02\right)\)
那么由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公式可知\(n=100,p=0.02\),\(EX=np=100\times 0.02=2\),\(DX=np(1-p)=100\times0.02\times(1-0.02)=1.96\)。
- 层次二:利用性质计算方差;
-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性质推广
如果一组样本数据\(x_1\),\(x_2\),\(\cdots\),\(x_n\),其平均数为\(\bar{x}\),方差为\(s^2\),标准差为\(s\),
则样本数据\(ax_1+b\),\(ax_2+b\),\(\cdots\),\(ax_n+b\),其平均数为\(a\bar{x}+b\),方差为\(a^2\cdot s^2\),标准差为\(a\cdot s\),
【2021年高三文数三轮模拟题】若样本 \(x_1+1\), \(x_2+1\), \(x_3+1\), \(\cdots\), \(x_n+1\) 的平均数为 \(10\),方差为 \(2\),则对于样本 \(2x_1+3\), \(2x_2+3\), \(2x_3+3\), \(\cdots\), \(2x_n+3\)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quad\)】
$A.$平均数为 $20$,方差为 $4$ $B.$平均数为 $11$,方差为 $4$ $C.$平均数为 $21$,方差为 $8$ $D.$平均数为 $20$,方差为 $8$
解析:由于样本 \(x_1+1\), \(x_2+1\), \(x_3+1\), \(\cdots\), \(x_n+1\) 的平均数为 \(10\),
则样本 \(x_1\), \(x_2\), \(x_3\), \(\cdots\), \(x_n\) 的平均数为 \(9\),
对于样本 \(2x_1+3\), \(2x_2+3\), \(2x_3+3\), \(\cdots\), \(2x_n+3\),
其平均数为 \(2\times 9+3=21\),方差为 \(2^2\times 2=8\) ,故选 \(C\).
- 层次三:定性分析不计算,通过形[频率分布直方图]来判断方差的大小;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一项集训中的 \(40\) 次测试分数都在 \([50,100]\) 内,将他们的测试分数分别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记甲、乙、丙的分数标准差分别为\(s_1\),\(s_2\),\(s_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
$A.s_1 > s_2 > s_3$ $B.s_1 > s_3 > s_2$ $C.s_3 > s_1 > s_2$ $D.s_3 > s_2 > s_1$
解析:根据给定的三个频率分布直方图知:第一组数据的两端数字较多,绝大部分数字都处在两端,数据偏离平均数远,最分散,其方差最大;第二组数据绝大部分数字都在平均数左右,数据最集中,其方差最小;第三组数据是单峰的每个小矩形的差别较小,数字分布均匀,数据没有第一组偏离平均数多,方差比第一组数据中的方差小,比第二组数据中的方差大.综上可得 \(s_1 > s_3 > s_2\),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