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菩萨畏因,凡夫为果
早上给一位战友的文章进行点评,看到这样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为果。我就在想,哪怕是现在的我看到特别牛的战友时,有时也会心生羡慕之意,“哇,好厉害,别人怎么做的这么好啊,我要多久才能像他那样厉害啊。”
但当自己觉察到这种心急求快的心升起的时候,我就同时会告诉自己,不能只看到别人人前的光鲜,更要看到他们人后的持续践行和付出。至于人前的光鲜更多是给俗人看的,但真正的高手看到的都是光鲜背后的真理真相,就比如可能佛陀看到的就是空。这像黑客帝国中,你看到的是靓丽美女,但觉悟后,你看到的就是一行代码。
为了避免自己被表相所蒙蔽双眼,我们需要持续做的就是提升认知,学习真理真相,让自己具备看透事物真相的能力。其实不管是菩萨,还是凡夫,都是人,只是他们的修行境界不同罢了。你可以把凡夫理解成学前班的小孩,而把菩萨理解成大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所呈现的状态,而是要关注他们修心历练的那个过程,看到这个点才是真正能够有助于我们成长提升的地方,而至于升起的羡慕之情,如果不能及时觉察调整的话,只会进一步搅动我们的内心。
2 有诸于内,行诸于外
《黄帝内经》有云,“有诸于内,行诸于外”。就是说,人体脏腑上如果有病变,必定会在面相和舌相上有所表现,这是中医的脏腑学说,是中医色诊的常识。
我觉得这就跟有什么样的内在心境,外在必定就会有对应的表相一样,所以才有了心乃大药一说。也是因为这样,治病救人的根本,不仅是要治病人身体上的病,更要治病人心上的病,也就是说改造病人的世界观。所以很多名中医治病的时候不仅仅是问询把脉开药就完事了,而是更会给病人耐心地讲病,目的就是开导病人,化开病人的心头上病。
前几天聆听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演讲时,当时徐嘉博士提到的生理负债和健康银行的概念,就是说我们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健康银行取钱或存钱,我们每个人并知道自己的健康银行里有多少钱,但如果我们一直取钱的话,突然哪天债台高筑,顷刻之间的崩塌,就会将我们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心梗发病率逐层攀升,正是大家自己造的。
所以,我觉得学习中医,不仅仅是用于危难时的自救,更是在学习践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把修行修心调理做到日常生活中去,如此我们方能收获一个健康幸福的自己,而这是一切光鲜背后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