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拉斐尔: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画圣

(这首续貂跑气氛的翻唱本应出现在文章最后, 无奈简书不让。 不喜勿入,敬请无视飘过。)


【九洲芳文】


拉斐尔的年轻时代:乌尔比诺时期

1483年4月6日, 耶稣受难日。凌晨,一个婴儿出生在意大利东北威尼斯和罗马之间的一个公国乌尔比诺。他的父亲,一个公爵的宫廷画家,给这个小孩命名为拉斐尔,意思是“有治愈能力的光辉使者”。

在父亲的感染下,拉斐尔年幼时就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拉斐尔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就离世了,父亲随即再婚,然而没多久也过世了(同情拉斐尔的后妈三分钟)。拉斐尔的叔叔把小小年纪就展示出非凡绘画才能的拉斐尔送到了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绘画。

佩鲁吉诺名气在后世不算太大,而他的老师在当时则是大大的有名:那就是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和金匠委罗基奥。如果这位同学还是表示没有听说过,我只能告诉你,委罗基奥就是那个教达.芬奇画鸡蛋的。他不但会画鸡蛋, 还会打造金戒指。

在那个时代, 绘画和雕塑基本是都是工作室为单位的师傅和学徒关系。师傅名气越大, 揽到的活价格越高。徒弟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师傅完成作品。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就是当时佛洛伦萨最有名的工作室。他的徒弟里面有三个最为著名:波提切利,达芬奇,还有一个就是后来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所以论辈分达芬奇和波提切利是拉斐尔的师叔。

佩鲁吉诺和拉斐尔,再加上再早几十年的大名鼎鼎的弗朗切斯卡, 同为翁布里亚画派的代表人物。相比佛罗伦萨画派之理性,翁布里亚画派的画风比较华丽、抒情,具有装饰性。

这个文艺复兴的武当少林峨眉青城派系整得人脑仁儿疼。如果真要深度伪装成文艺复兴专家类型的文艺青年, 等我以后写一篇专注,专门查考当时二十八门三十七派八帮八教六神功, 外加40多个公国250个大公,还有他们的老婆们和情人们。

总之,在1500年拉斐尔十七岁的时候, 作品上署名已经是“大师”了。在学习期间,有一次他和佩鲁吉诺同时投标一幅画,居然赢了老师,直接抢了老师的生意。后人把拉斐尔早期创作时期称作“乌尔比诺时期”。

乌尔比诺虽然号称是个公国, 其实只是个小小的城市。在四线城市当城乡结合部的大师, 穷极一生画乡村教堂的食堂墙面装饰画,这显然不是拉斐尔的追求。在名满乌尔比诺以后, 拉斐尔决定到佛罗伦萨去。

佛罗伦萨时期:文艺复兴三杰的短暂相遇

拉斐尔1503年到佛罗伦萨,1508年移居罗马。他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恰逢达芬奇完成了《最后的晚餐》这幅巨作,从米兰回到佛罗伦萨。而刚完成《哀悼基督》的米开朗基罗也到了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拉斐尔观摩了两位大师在500人市政厅展开的华山论剑。达·芬奇负责创作昂加里战役,描述与米兰的战争;米开朗基罗负责创作卡西纳战役。此时是1503年,达·芬奇51岁,米开朗基罗28岁,拉斐尔只有20岁。

虽然这场决斗没有分出胜负,拉斐尔却直接或者间接地得到了两位大师的真传。从他后来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两位前辈的对他的深刻影响。达.芬奇胸怀坦荡, 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期间可以自由进出达.芬奇的画室,他在此期间临摹了《蒙娜丽莎》的初稿,后来的人物画也借鉴了达.芬奇的很多描绘手法比如晕涂法、四分之三侧面的人物肖像画法、金字塔造型人物布局、光线的明暗对比等等。

米开朗基罗则没有那么大度, 据说拉斐尔有时偷窥米神作画,倒也是受益匪浅。他的名作《雅典学院》就借鉴了米开朗基罗对空间的透视和人物造型的笔韵, 一些画作里的神话人物也借鉴了米神的肌肉男style。有趣的是,在这幅画里, 达.芬奇化身C位柏拉图。以米神为原型的赫拉克利特位置虽然重要, 表情却孤僻寂寞, 周围一片开阔地,所有人都和他保持了六英尺以上的社交距离,还有两位竟然以尻怼之。笑Cry了。

拉斐尔的画家父亲在去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个画廊。拉斐尔小小的年纪就要经营他的画廊, 在和客户打交道过程中就培养出超高的情商,懂得如何取悦他的客户和投资人。把金主爸爸画进作品那就是日常操作。他的高情商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相比之下, 达芬奇画画到一半跑路是常态, 直接上了消协黑名单。他的客户在和他签订画画合同的时候特意加上超期罚款条款。达.芬奇有一次完成了一幅作品以后居然倒欠了委托作画的教堂几十金币。米开朗基罗则脾气暴躁, 和教皇金主都敢吵架拍桌子,撂挑子不干也是常事。米神为人又比较算计, 可以说是锱铢必较,算盘精人缘差的名声也是流传千古。

根据艺术史大神瓦萨里原文记载, 拉斐尔出道之初给教皇、主教、美第奇家族和众多上流社会的王公贵妇画了众多肖像,虽然价格极其昂贵, 但是客户们全都点了超赞并额外打赏,满意度甚至超过100%。由于主顾非常赞赏,他收入不菲,如果在现代拉斐尔的工作室早就像Coinbase一样上市了。在那时他也是大赚特赚,年纪轻轻就在罗马CBD由名家设计建造了一栋豪宅。

瓦萨里还记载,拉斐尔他形象俊朗,是个美男无疑。“优雅的风度和罕见的才华集于一身,他生性谦卑善良、和蔼温柔、知书达理、举止端庄。”1833年科学家对他的头骨研究发现他画自画像时候无耻地打开了缩小鼻子的滤镜!然而复原以后, 人们惊奇的发现, 他本人比美颜过的更帅!原来大神的美颜是反向的……实在是怕帅到没朋友, 故意丑化一下自己显示亲民。

拉斐尔多金还慷慨大方,并且“是个非常多情的男子,总是沉湎于女色,并随时准备为她们效犬马之劳。”

拉斐尔的罗马时期:首席画师,圣彼得设计师,考古学家,红衣主教候选人

天了噜!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想想有这么一个人,情商当世第一,公认的天才,钱多的花不完,帅得必须反向美颜, 还是教皇认证第一画师,在宇宙中心罗马有付清贷款的豪宅,对漂亮的姑娘“随时准备为她们效犬马之劳” ……这么说吧, 如果拉斐尔在二环路里面唱“花香自来……”, 仰慕他的姑娘会从清河或者回龙观《春风十里》地排队到鼓楼。

拉斐尔有些年的重要的工作就是站在鼓楼的夜色中从排队的姑娘里面挑选模特儿。

拉斐尔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体现了整个文艺复兴的精髓。《西斯廷圣母》、《圣母的婚礼》、《椅中圣母》、《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阿尔巴圣母》是代表。拉斐尔特别擅长对细节的刻画,他笔下的人物,都带着一点柔柔的美。

中世纪,由于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影响,宗教画中的圣母形象,都被画的神秘朦胧,苍白消瘦,僵硬呆板,基本就是一个表示哀痛的标点符号。拉斐尔的圣母已不再是中世纪绘画艺术所表现的很丧的模样,而是显出恬静,安宁,慈祥、贤淑、秀美的神态,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拉斐尔的圣母画得实在太美了,每一幅都不同凡响,观者为之流连忘返。以致于此后的几百年,欧洲各地还在这样称赞美女:“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敲黑板!请男同学们记笔记!)

拉斐尔自我解释为什么他笔下的圣母如此动人:“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人,我必须观察许多美女。但由于美女难求,我只能按照我大脑里的理念去创造。”翻译成人话就是说,拉斐尔的圣母,是他观察过的所有美女的结合。画家笔下的女性有多么动人,是和他的情人数量成正比。博采众长, 集腋成裘。拉斐尔孜孜不倦地实践他的理论, 塑造出了许多感天动地的圣母形象。这个定律一直适用, 直到毕加索的时代才被老毕带歪了直接掉到沟里去了:老毕阅美女无数,可是画到画布上连鼻子眼睛的数量都搞不清,口歪眼斜手腿不分。

由于拉斐尔获得了买家太多的五星好评,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教皇又把保护古罗马文物古迹的重任交给了他, 还让他担任圣彼得大教堂的总设计师。与此同时, 他还是坚持傍晚到鼓楼去看望排队的情人们。

996或者007的工作时间让拉斐尔身体开始变得虚弱。那个年代, 是个没有鳖精蜂王精也没有脑白金的时代,马可波罗也没有把人参和冬虫夏草带回威尼斯, 整个欧洲都没有去火凉茶王老吉。所以冥冥之中拉斐尔的悲剧结局已经注定。

拉斐尔如日中天的时候,作为一个有超级持钻点赞权重的王老五,他的逼婚大姨妈也毫不意外也出现了。瓦萨里《艺苑名人传》提及,当时的美第奇的主教彼比耶就敦促拉斐尔结婚,并将自己的侄女玛利亚·彼比耶许配给他。拉斐尔并不太情愿,但又不好回绝主教大人,答应了以后就一拖再拖。拖了四年,在1514年,拉斐尔终于拖不下去了,准备和玛利亚举行订婚仪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这个玛利亚忽然亡故了,死的时候只有十几岁。

另外一个有关拉斐尔未婚原因的说法,就是教皇非常喜爱拉斐尔, 许诺他日后一个红衣主教的职位。当时拉斐尔年纪轻轻已经名利双收,作为虔诚的教徒,他本人对这个高贵的神职无比向往,但是红衣主教是不能结婚的。所以即使玛利亚·彼比耶死后他也没有结婚。

拉斐尔的女神

拉斐尔持续实践着他的美女创造计划,直到1513年某一天,拉斐尔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特·茹蒂(也叫芙娜瑞纳)终于在暮色中从清河排队排到了鼓楼。

拉斐尔爱吃面包, 于是一下就爱上了面包师的女儿。作为拉斐尔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出于某种原因,瓦萨里在拉斐尔的传记里压根就没提到这位姑娘的名字。只是说拉斐尔富有的朋友要拉斐尔给自家回廊画一幅画,拉斐尔不能如约,说离不开自己的女朋友。意思就是说如果不能和女朋友每一分钟在一起就罢工(祝愿你有一天和老板讲话也可以这么硬气!)不得已这位富商就将拉斐尔的女友请到家里让她坐到拉斐尔旁,这样拉斐尔才完成画作。这个女友就是茹蒂无疑。还有一个事实就是, 自从有了茹蒂, 拉斐尔就不再去鼓楼挑选模特了。

从拉斐尔作品年代考证, 从1513年到艺术家去世的1520年,拉斐尔都有茹蒂相随,作品女主也都是这位茹蒂小姐姐。下面就是茹蒂小姐姐的画像。拉斐尔为了表达他的爱慕,为小姐姐在左臂上戴上了拉斐尔模特队队长的蓝色袖标, 袖标上是拉斐尔的大名。按照童话的结局, 应该是才子佳人拜天地入洞房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才对。然而……

拉斐尔之死:

在1520年3月,罗马的春天还是刺骨地寒冷。拉斐尔在早春夜里,几乎每天都冒着夜雨去找他的天使茹蒂小姐姐。两个人忘记了时光的存在彻夜地狂欢,尽情挥洒着年轻生命的热情。小姐姐日渐滋润, 拉斐尔日渐憔悴。一个又一个这样不眠的春宵过去了。春天还在继续,在一个黎明之前, 拉斐尔却倒了下去。确切地说, 是再没能从床上爬起来。

拉斐尔发了高烧。教皇派来来了罗马最好的医生。拉斐尔向教皇隐瞒了自己每夜的行踪,没有告诉医生自己每晚在冷雨中出门。他这时候最需要的, 其实是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加两根人参。由于拉斐尔隐瞒病情,医生对其错误诊断为“血液过多引起的发烧”,并对其进行了放血治疗。其实那时候的医生没有板蓝根和莲花清瘟,他们只是坚信没有什么病是放一碗血治不好的。如果没治好就再放一碗。

板蓝根多喝几碗没问题,血可不能总放。在被医生放了可以做好几块血豆腐的血以后, 身体本来就虚弱的大师彻底没得救了。

在病榻上气若游丝地支撑了十几天之后,他强睁开双眼安排了后事, 临了还没忘给茹蒂小姐姐留下了足够的钱。在这一年的耶稣受难日, 1520年4月6日,也就是他37岁生日的当天,一代天才和大师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一缕魂魄飘飘然到了封神台。

关于拉斐尔之死,上面这个荡气回肠香艳悱恻的版本是吃瓜群众最喜爱的一个版本。其他历史学家有不同看法,除了纵欲过度精尽人亡和庸医误诊,Bernardino Ramazzini (1700)在他的《De morbis artificum》中指出,画家死亡原因可能是由于“长久坐着工作,及其忧郁症”,同时与使用“含水银与铅”的有毒画画颜料有关。Bufarale (1915)则认为是“伤寒”,而Portigliotti认为是“肺病”, Joannides认为“拉斐尔死于工作过度繁重”。还有梅毒和鼠疫的说法。2020年七月份法新社的一则消息则说拉斐尔死于某一种“冠 状 病毒引起的肺炎”。

斯人已去,一声叹息中悲痛的教皇给了拉斐尔一个艺术家能得到的最高待遇,把他葬于罗马万神殿。拉斐尔的葬礼十分隆重。在他的大理石墓碑上,大作家,诗人,红衣主教皮埃特罗·本博写了墓志铭:

拉斐尔被后人称为画圣, “文艺复兴的顶点”。他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 却是留下作品最多的一位,也是在世最短的一位, 只活了37岁。在他去世一年以前的1519年, 达.芬奇在法国去世, 享年67岁。米神则超长待机, 在此后一步一步孤独地走上了人生巅峰,直到 1564年89岁生日前夕去世。三位大师先后离世,灿烂的天空又暗淡了下来。被他们燃烧到极致的文艺复兴的火焰却一直没有熄灭,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们的故事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他们的作品和精神也将永世流传。


【九洲芳文】投稿一区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