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职场经济学:保龄球效应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保龄球效应”。

什么是保龄球效应

保龄球投掷的目标对象是10个瓶子,如果你投掷中了9个瓶子,那么可以得90分,如果投掷中了全部的10个瓶子,最终可以获得240分。

仅仅是多投中一个瓶子,就可以实现从90分到240的飞跃。

保龄球效应在职场中也有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只要你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不断累积,就可以形成巨大的落差。

启示二:盯着一个整体目标,比盯着一个单一目标更重要。

启示三:保持在线,才有机会赢得下一次机会。


赢家就是每一次都多赢一点

这个世界上极少有一夜暴富的事情,即使有,也是包装出来后带有别样心思的内容。

即使是企业上市,企业的掌控者也在前期做了太多的投入,将企业慢慢培育起来,而不是一夜之间就变出一个优秀企业。

真正的赢家都是在每次的挑战中多赢一点,比别人快一些,经过几次、几十次的增长,最终才出现了指数级的跃迁。

每次多赢一点,保持持续增长,建立关键性护城河,始终保持领先,就会一直成为场上的主要玩家。

职场玩家同样如此,关键是怎么做到呢?


为什么赢家每次都能多赢一点?

可能有很多答案:专业、理智、专注、勤奋等,但是最核心的答案只有一个:热情

无论是冷静理智的职场人还是坚持不懈的创业者,在他们的成就背后都隐藏着同样的情感内核:热情。

不热情,不有趣;不热情,不会赢。

如何盯着整体目标

保龄球的整体目标是击中10个瓶子,那么职场上某个任务的整体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瞬间就列了几条目标出来,那么你的整体目标就是错位的。

职场上的整体目标不是你列出来的这几条,而是你的主管对这个任务的预期和要求,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

“上下同欲者胜,力出一孔者赢”,这两句话道出了职场中持续快速上升的精髓,本质就是管理领导的预期,与领导尤其是直接领导保持高度的同步和一致性,实现共生双赢。

只有真正了解了领导的想法和要求,才算是get到这个任务的目标,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越努力越低效。

比别人优秀一点的放大器:外部口碑

既然职场快速提升的正途是积累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那么仅仅在部门内部打转转,效果肯定有,但这种效果有上限。

为什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是因为这些和尚有外部口碑,所以他们才会被请来念经。

职场上建立外部口碑同样重要,甚至有时候会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

很多做理工科岗位的同事,都精于技术的研究,在自己的领域中可能探索得很深,但是很少有关键性的总结和分享,更别说在行业中做交流了。

做个默默无闻的技术扫地僧,听起来不错,但是如果没人知道你有少林寺扫地僧的实力,大家可能就真将你当成一个职场上的清洁工了,这肯定不是你希望的。

建立外部口碑的方法很多,例如参加行业会议并主持一些主题或者演讲,在论坛中解答问题成为大神,在朋友圈或者社群中发挥作用,组织线下的交流,出书,写博客等。

只要坚持不懈地投入进去,就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外部口碑,一旦拥有了外部声誉,很多资源就会向你倾斜。

总结

保龄球效应的核心就是积累优势、盯住整体目标,最终收获远超预期的成果。

“职场如战场”这句话不恰当,更恰当地比喻是“职场如情场”:

如何才能每次都多赢一点呢?

职场:用200%的热情投入到任务中。

情场:你的热情才是打动对方的关键。

如何才能正确地盯住整体目标呢?

职场:上下同欲、力出一孔,与主管共生双赢。

情场:你的目标是赢得对方的心,而不是买巧克力、吃烛光晚餐。

如何才能放大自己的优势呢?

职场:建立外部口碑,扩大影响力。

情场:对方周围的人都说你好,你就拥有一条护城河了。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请关注我。)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