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我的硕士前半生

624c95384278 2023-01-24 阅读 77

本篇文章属于随笔类,它可能无法对你起到直接帮助,它只是我这个普通学生一年半以来的一些足迹与思考。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博客 Forever Young

本文约有6k字,阅读大约需要15min,请提前准备好爆米花,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此文,但凡它能对你有丁点帮助都是我的荣幸。(本文图片的图床用的是GitHub,可能需要读者准备个🪜)

我的硕士前半生

22年11月底,马上要离开成都了,离开这个自己没什么感觉甚至是有些厌恶的城市(吃不习惯、听四川话听到PTSD),刚好也是读研读了一半,遂写此文当作纪念

23年1月中旬回家高铁上伴着窗外大雪写了一部分

除夕当天在个人博客上发布本文

21年9月 迷茫

研一刚入学还是有些迷茫的,这种迷茫不是那种无头苍蝇式的迷茫,大体方向是准备实习找工作,落实到具体细节却并没有做好

先是没有吸取大学的经验,都准备去找互联网工作了,竟然还准备去参加班干部选举(幸亏没选上😂,要不然就被学校绑死了

然后发现了学校政策其实不是那么完善,奖学金和国奖有漏洞,花时间和钱就一定能拿,但这样拿了又有什么意义

和本科实验室的阿里学长聊了下该学什么,简单规划路线后就开始学了

image-20221130002234746

21年11月 GSoC

缘起

准备过程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正常的学,刷题、八股。

忘记了是因为什么想起了GSoC,算是为了圆梦吧,第一次认识它也是在知乎,来自那篇广为流传的文章

Google 编程之夏(GSoC):海量优质项目,丰厚报酬,你竟然还不知道?

image-20221130002505050

我还记得再次读到这篇文章还是觉得很酷,是那种不同于其他比赛、竞赛、活动的酷,于是踏上了准备GSoC的路

查找资料

确定参加后就开始查找资料,国内国外中文英文资料都在搜。

也收集了很多前人的经验,认识了各个组织和社区,了解了开源的“玩法”,这些也为后面我编写 《开源小册 》做了良好的铺垫。

image-20230115084608758

因为官网的搜索并不是很好用,我的主要技术栈是 Java,于是想从一些Java社区入手,在官网上搜索 Java,结果会连 Javascript 的社区也一并搜索出来,我觉得这很不方便,于是将官网2021年的项目信息爬下来,存到数据库里。

image-20230115085238470

然后用 SpringBoot 读取出来做些简单数据处理输出到MD文件中,也就产生了早期的 gsoc-analyse 项目,本意是为了更好的查找符合自己技术栈的项目。

image-20230115091940709

Casbin 奇遇

gsoc-cn有一个gitter群(一个聊天室,可以查看很久之前的信息),我查找资料的时候,翻看了近2年的所有聊天记录,发现了 Casbin 的罗老师有在收人,也就是 Casbin明日之星预选生计划-Talent for Casbin 2022, 我去加了群,也给罗老师发了简历。

因为我当时比现在更菜,简历上也没什么能看的,硕士还写了个电子信息,让罗老师误以为是 E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而不是 CS (Computer Science ),这也给我提了个醒,看简历的人不一定和写简历的人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只是大致相等,对于部分可能出现误会的地方应该标识/解释清楚。

image-20230115092924970

然后我又和罗老师围绕着我简历交流了一些其他问题(后来才知道罗老师是两届GSoC学生,北大博士,跪了

最后罗老师还是友善的给了建议,其实一直知道自己菜,但没能完全找到自己的弱点。如果是想一直靠技术吃饭,但活到老学到老是必然的。即时是想先进个好点的厂打工,知识的深度也是要远比广度重要的。

后面在开源相关的事上也请教过很多次罗老师,后面GSoC开始申请前还有幸以采访的形式写了一篇文章:Google Summer of Code谷歌编程之夏活动流程全解析(上), 罗老师对问题的回答真的是高屋建瓴,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21年11月 申请维护GSoC QQ群

我感觉gitter上交流没有群聊方便,gsoc-cn之前的QQ群也没人维护了,我建立了新的QQ群,并发到Gitter上,又在GitHup上的GSoC-CN仓库上提交了issue,申请把QQ群加入到他们的readme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群里。
仓库的reviewer也同意了我的请求,让我提交pr,然后快速的学习了下pr之类的操作提交了第一个pr。

image_1637688000050

算是迈出了个人开源的一小步

22年4月 前期准备及提交申请

这部分细说起来要写很多,就不详细写了

大致就是我先选了一个社区,社区不是很活跃(一个博士课题组的社区,他们都很忙,一个pr得审好久好久),我没有收到正反馈以及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也就放弃了这个社区。

也是运气使然,我后来的mentor 在群里发布了社区的项目,我一开始不知道他是mentor,先加了他微信,看了社区的项目,发现有一个是自己还敢尝试一下的,然后在github上发现了项目导师的联系方式

巧的是,我已经加了他的微信(在不了解项目时加了联系方式,后面选的项目刚好是他当导师😂

因为之前看了很多经验贴,建议不要在没了解过项目的前提下和导师交流

后面也就开始了贡献,在社区里解决了第一个 good first issue 后初步了解了项目,

后面开始解决其他问题时,也遇到了愿意帮忙解决问题的贡献者(Jooks 、Y哥、福哥 …

(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组>部门>公司了)

中间也是提交了一部分pr

然后花了一周每天2-3点睡,学习了项目中用到的另一个东西

晚上疯狂用GitHub 的 action 做实验,最后做出了一个demo

image-20230115101704361

期间也和项目mentor一直在讨论项目细节,mentor也给了很多建议

image-20230115102116268

或许是之前写保研申请书的时候经验起了作用,再加上看了很多前辈的申请书,proposal 中加了一些花里胡哨的图、apache要求的内容,mentor reveiw之后还夸了我的 proposal (开心~

image-20230115102226085

gsoc是支持一个人申请三个项目,我一直在这个项目上探索,最后也就申请了这一个项目

image-20230115095406511

22年5月 GSoC-CN社群分享会

建立QQ群之后,因为有gsoc-cn的引流,也吸引了很多小伙伴

比如后来我们一起举办分享会的 cheverjohn , 彼时他还在 Apache Apisix 实习,也认识很多开源大佬,和他交流后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Apache 基金会的东西,然后我们就在群里举办了 GSoC-CN的第一个分享会,是由 Skywalking 的 Committer 江前辈 (Apache SkyWalking Committer | Google Summer of Code 2021 Student | pingcap intern )主讲的 关于OSPP 的 分享会。

活动视频 :GSoC-CN 社群关于OSPP的开源经验分享

侥幸中选

分享会之后不久,就是 GSoC 开奖了,规则限制导师不能提前透露相关信息,我也没有去问,公布名单的时间是国内时间的晚上两点,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开了个腾讯会议,群里很多人一起在那等待,2点过了一会等到了第一封邮件。

image-20230115095302365

22年6月 开题与GLCC

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没有他的“支持”,我也不能这么自由。

我导师应该是个反卷达人了,也不加班,平时自己接点项目自己做,学生想做可以做,不想做也没事,工程领域里的他全都会,前后端嵌入式人工智能都会

在开题这件事上,他允许我自己去探索,即使他自己也不懂我当时想做的云原生领域。

我一开始不懂为什么不能直接放手学生去做自己想做的,后来和罗老师交流才明白导师能让我做是多么不容易。

对于研究生来收,一个组通常都是做同一个细分方向的,如果有个学生要做其他领域的东西,对于导师来说,这个东西他也不懂,也就很难给出指导,所以一般不会允许自己的学生去做其他方向。

后来和导师商量着先自己去探索,如果探索出了些东西,很好。如果没有,那就需要在他指导下做点东西。(毕业还是要毕业的,兴趣不能当饭吃

学习分布式相关知识

因为对分布式比较感兴趣,之前看谷歌的三驾马车也是囫囵吞枣的阅读完了,没有真正的学懂它们。

然后从谷歌、知乎、GitHub、各种社区搜寻分布式的资料

得益于谷歌的搜索及排名算法,我找到了很多不错的资料和博客

然后就是自己看论文,看项目代码

花了几周,学了一些基础知识,自己太菜了,没人带没能深入到具体的某个方向

后续因为在GLCC上看到了感觉合适的项目,和校内导师商量之后觉得可以作为毕设,就去申请,因为自己没申请上,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毕设的想法也就泡汤了 😭

GLCC-开始-结束

彼时,计算机学会的 GLCC 刚开放申请,我也申请了一个项目,分布式相关的,也和导师做了一些交流,可惜,太菜了,没能获得社区导师的认可。

image-2023012118205805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2年8月 日常实习求职实录

投递&面试

花了一个月面试

小厂、中厂、大厂,除了字节约面拒了以外,其他约面的都面完了

期间也记录下每天的投递与面试 24届双非日常实习求职实录

因为之前花时间入门了一下分布式的东西,再加上当时已经写了 这篇博客,所以将一些分布式的东西也写在简历上,我觉得是运气加持,遇到了一些比较match的面试官,他们有的懂分布式,就会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有的会,有的以前没思考,借用他们的提问,我完善了我的八股串,后期熟练之后可以不间断输出自己的理解

有的不懂,那我会从其他方面聊一些入门知识,聊着聊着就耗完了面试时间,做道算法题,这场比试就结束了。

可能是我唬住了面试官,除了一开始投的某八股厂,剩下的面试都过了(以及一堆面完之后没发感谢信也没发后续流程的公司)

Offer 选择–人生处处CAP

靠着8分运气,也拿到了一些offer,大厂、中厂、技术厂、小厂外包、传统公司都有,

选择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自己学历不够好,选个大厂学学项目规范,让简历看起来好看一些。

然后就剩下了几家了,但都是卧龙凤雏,base、部门、公司 每个offer都欠一样,或许人生处处CAP吧

23年1月 创建 拿个Offer 知识星球

找日常实习时,在随想录星球里认识了也在准备日常实习的 ConquerJ (现在是titok的实习生),然后在群里一起准备日常实习,群里也收集了一些有实习/准备找实习的同学一起学习 。后续为了更好的“捕捉”大佬,也为了建造一个高质量的交流群我们开始了建立知识星球。

拿个offer 来源自 “真还传”的罗老师的 交个朋友

offer 是广义的,公司的offer是offer,申请海外硕,夏令营申请,都会有offer,这个名字的本义也是希望我们能够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一直拿offer,一直进步

无限进步 ( 影视飓风打钱

给巨佬们跪了

有了第一批人之后,也就更容易收集到新的佬哥,然后事情也就开始变得魔幻了起来

目前群里有:

获得 N个 SSP 算法岗 offer 23届佬哥 | N个 SPP offer 佬哥们 |23届 阿里P6 佬哥 |top +米哈游 佬哥

top+顶会+大厂实习佬哥 | 985+NUS 佬哥 | UCLA + 华尔街量化佬哥

Apache 某社区 Committer 佬哥 | CNCF 某社区 Reviewer 佬哥

本科发顶会论文佬哥 |国内顶尖实验室佬哥 …

正式创建星球后,在知乎上收到了一些巨佬的入驻,然后巨佬之间又是互相认识的,也就造成了后面群里能有神奇的梗

“我经常被他们嘲笑,因为我有一个offer是sp”

部分佬哥们的自我介绍:

23届 11 个算法 SSP Offerimg

image-20230121171703561 image-20230121171819947

和佬哥们一起交流

因为群里都是同一届找工作的,大家也会聚一起模拟面试、交流简历。

星球正式建立的第一周周末

和两位多段大厂实习佬交流简历✔️

和源码佬八股佬大厂实习佬交流模拟面试✔️

image-20230115143336260

晚上和IEG佬哥交流简历暑期实习秋招✔️

随着看过的优秀简历增多,我也对简历有了新的理解,而这都是在交流中获得的,好的交流环境更容易诞生出更好的想法。

24届秋招 | 高密度信息交流环境 | 高质量交流群 - 尔等同学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0246510

23年1月 GSoC-CN社群第三次活动

筹划了两周的活动于2023年1月14日,小年夜,顺利举行,此次人数全程50+,最多有60人在线。

第三次活动宣传稿:https://docs.qq.com/doc/DWVR1cVJzWFBkd0Fw

活动PPT:https://blog.aflybird.cn/2023/01/before-good-first-issue

最后

回首才发现走出去了很远

如同乔帮主在斯坦福演讲中所讲的

当时因为感兴趣而去准备GSoC,去维护QQ群,去举办活动,才能在后面认识了很多前辈,进入了另一个圈子。

GSoC的活动,或许并没有让我的编程水平有突飞猛进式的提升,但通过参与它,我有了勇气去尝试新的未知的东西,这是最大的收获。也因为参与GSoC,我认识了社区里的前辈,后期投递实习时拿到了很多内推机会。

当时因为兴趣去学的分布式基础知识,没能在毕业设计中直接用到,但在后面面试中用到了很多,也获得一些面试机会,获得一些offer。

当时因为喜欢交流,加入了随想录的星球,才能在后来认识了八股战神&放弃直博复旦的冰冰同学,认识了三个月上岸的titok的凡哥…

没有人可以未卜先知,我们只能基于当前时间之前的经验做出选择

直到回首望去,所有的脚步都会被串联起来,指向你现在的位置

Follow your heart

不一定大公司就适合每一个人,可能它要求实习生日报,正式员工okr,双月okr,可能每天要开站会,可能要早上8点上班,也可能支持永久远程。

公司有很多很多,但我们很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之前没去过字节,对字节有种好奇,后来知道同学进去那么卷,它可能不太合适我,但如果它给我一个机会去实习,我还是想去体验下,然后视情况离职。

希望大家都能去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公司。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大学时人傻,没有好好利用好时间

读研后,因为睡眠一直不好,控制变量做了些实验后觉得是睡前没有平复心情

然后开始看书,小说、传记、技术书都看

学校的图书馆很好,一次可以借很多本,借完放床头,睡前开始看,看个1h再睡,睡眠改善了很多。

很多经典技术书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还记得面试某游戏厂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最近有看什么书吗?

当时在看DDIA,刚读完吴军博士的软能力,对着面试官就是一顿输出😂

多读一些经典书、好书,总会派上用场的

鸣谢

非常感谢本科实验室的 L 哥、T哥,以及实验室的老师,或许学校不是很好,但学校已经将最好的资源给了我,而我目前“一事无成”,实在是愧对学校😭

非常感谢ShenYu社区的小伙伴,让我在初入开源时体会到了良好的社区是怎样的,

@JooKS-me,@ HessTina-YuI,@ yu199195 …

非常感谢 gsoc-cn 的小伙伴,一起筹备活动,开源布道,@John Chever ,@Yuang XU , @Bird,

非常感谢某里巴巴工程师 PS 哥在我准备实习期间的指导( @凌云师兄

非常感谢某东后端实习生冰冰同学在我实习期间教导我八股、算法题 ,让我有机会和面试官聊天吹牛拿offer ( @冰冰

非常感谢 拿个offer星球 的第一批用户,我在群学到了很多很多,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有些东西是很难拿钱买来的,比如眼界、比如信息差。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