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以目录创建的conda环境添加到jupyter的kernel中

一世独秀 2024-05-10 阅读 16

目录

1、引入

2、位图的概念

3、位图的实现

①框架的搭建 

 ②设置存在

 ③设置不存在

④检查存在

​4、位图计算出现的次数

5、完整代码


1、引入

我们可以看一道面试题

2、位图的概念

所谓位图,就是用每一位来存放某种状态,适用于海量数据,数据无重复的场景。通常是用来判断某个数据存不存在的。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数据和指令都是二进制的,二进制是由0,1两个数字组成,这就意味着这两个数字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状态,位图的基础也是基于这一点。

所以,我们利用这一点。假设我们现在有一堆海量的数据,我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数字对应到相应的二进制的数位上,同时规定0表示该数字不存在,1表示存在。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哈希的思想。

3、位图的实现

我们想要的位图大概是这一种:所以我们需要两个变量,一个计算数据在哪一个32位里,一个计算是32中的哪一位。

①框架的搭建 

 ②设置存在

现在我们找到了相应的位置,现在我们要将这个位从0变成1,表示241已经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影响其他位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位运算:

 ③设置不存在

找到了相应的位置,将这个位从1变成0,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取反+&运算:

④检查存在

【代码检查】 

 4、位图计算出现的次数

用两个位图来实现: 

可以定义一个打印函数,将其打印出来

【代码检查】

5、完整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pragma once
namespace zhou
{
	// N是需要多少比特位
	template<size_t N>
	class bitset
	{
	public:
		//计算出需要多少空间,如果不是32的倍数,多开辟一个字节
		bitset()
		{
			_bits.resize(N/32+1, 0);
		}

		//将对应的 j 设置为1
		void set(size_t x)
		{
			size_t i = x / 32;
			size_t j = x % 32;
			_bits[i] |= (1 << j);
		}

		void reset(size_t x)
		{
			size_t i = x / 32;
			size_t j = x % 32;
			_bits[i] &= ~(1 << j);
		}

		bool test(size_t x)
		{
			size_t i = x / 32;
			size_t j = x % 32;

			return _bits[i] & (1 << j);
		}
	private:
		vector<int> _bits;
	};

	template<size_t N>
	class twobitset
	{
	public:
		//set是在原来的次数上+1
		void set(size_t x)
		{
			//00->01
			//01->10
			//10->11
			//11->不变
			if (_bs1.test(x) == false && _bs2.test(x) == false)
			{
				_bs2.set(x);
			}
			else if (_bs1.test(x) == false && _bs2.test(x) == true)
			{
				_bs1.set(x);
				_bs2.reset(x);
			}
			else if (_bs1.test(x) == true && _bs2.test(x) == false)
			{
				_bs1.set(x);
				_bs2.set(x);
			}
		}

		void Print()
		{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if (_bs1.test(i) == false && _bs2.test(i) == true)
				{
					cout << "1->" << i << endl;
				}
				else if (_bs1.test(i) == true && _bs2.test(i) == false)
				{
					cout << "2->" << i << endl;
				}
			}
			cout << endl;
		}

	private:
		bitset<N> _bs1;
		bitset<N> _bs2;
	};
}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