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弄清楚学校收钱是为了什么?
上大学,一年几万的学费买了什么呢?买了一堆书和教室、体育场吗?当然不是,你的大部分钱花在了“老师”和“学习气氛”上。
“怎么学会东西?”这事我在行
对于学习,我总结了这么几个过程:
缺一不可。我拆解一下:
- 预习:这部分就是“自学”,好学生会在上课前把课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听课,上课就轻松,又有针对性。
- 上课:这就是大学学费的一部分。预习的内容,你即使全看懂的话也需要老师讲一遍,为什么?两个原因:第一,老师不讲一遍的话你怎么知道你全懂了呢?第二,根据我又当学生又当老师经验,如果有唐僧一样的人一遍又一遍的叨唠,的确有助于记忆。为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哪遍学生听进去了。
- 作业和纠错:这也是学费的一部分,花钱买了“氛围”。上产品课的同学跟我闲聊的时候经常说:“我们看课的时候觉得特别懂,怎么一做作业就好像什么都没学一样?”这就对了,如果产品经理就是1+1那么简单,正确答案一目了然,那真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了。作业,是检测学到没有学到的唯一方法,作业做对了,表示学会了。纠错,在这当中非常重要,有老师能够针对你的错误单独指导,对错误定点打击,把错误消灭,这当然比“对着你掌握的东西玩命讲5遍”要强好多。
- 刻意练习:为什么学生都要刷题?“素质教育”,就不刷题了么,骗你的。刻意练习是学习的必经阶段,就像切菜,什么时候练成手的肌肉记忆了,那才敢说“切菜”入门了。产品经理一样的,当你看到一个陌生的App,玩几下靠着“潜意识”就能说出信息架构、主要功能逻辑和业务流程,那才敢说产品经理摸到门了。这些不靠刻意练习行吗?
- 考试:我当学生的时候也怕考试,“学会就完了呗,考什么试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现在当然想明白了:考试,它让“教育”变得可持续化了。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学校,学生在这个环节只是小白鼠。为什么这么说?通过考试,老师能够了解教材是不是清晰,教学过程是不是对路,各个环节是不是脱节。一个学生不及格不是问题,但是2/3的学生都不及格,能怪学生吗?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不考试,学校怎么获得反馈?没有反馈就不会改进,不改进,2年学校就黄了。
- 整理了一份关于java的系统化资料,从Javase- ssm-springcloud,包括了面试题,PDF电子书,网上商城项目,个人博客项目,分布式项目等都有想学习Java或者转行,大学生都非常实用,无任何套路免费提供,,在 679126598 下载,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我
- 最新Java精讲视频,PDF书籍教程,面试题,学习手册
说了这么多,自学还是报班?
如果你自己能完成上面的5步骤,你保证能学会;
如果你一个人闷家里看书,你就只有“预习”环节,再“天才”也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