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笔记:说到你的心坎里,你动不动心?

小龟老师 2021-09-24 阅读 35

东东枪老师,讲了一个“走心”的概念,那么你知道这个“走心”到底是走谁的心吗?

我理解,应该是先走自己的心,再走受众的心。

走心的本质,就是引发受众的共鸣与共情。


共鸣是理性的,是观点和看法上的认同;共情是感性的,是情绪和感受上的代入。

我看演讲比赛,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获奖选手,几乎都是煽情的高手,现在我理解了,那是在引导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与自己形成共情。

看文章的读者,多是另外一种状态,他们一般都比较理性,他们会首先要看你的文章是否有条理,逻辑是否合理,然后再看你的观点,他是不是认同,能不能与他形成共鸣。


找到共鸣与共情的点,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你需要洞察事物的原委。

 洞察:当我们比别人更深刻地看清了事物的本质之后,比别人更清楚地看到那些被忽略、被遗忘的事实之后,所得到的那些能让人既感到新奇,又认同的结论。

越“走心”,越“动心”

 准确洞察有两个效果: 一是强烈的新奇感,· 二是瞬间的认同感。

 “洞察”是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的来源。能制造“动心”的效果。

走心、动心、扎心,都是因为找到了准确的、真实的、强烈的洞察。


 一旦养成了寻找洞察, 总结洞察的这样一个思维方式,你能比别人多看清很多事情。能准确表达出受众的痛点。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