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数据库介绍】

ZGtheGreat 2022-02-14 阅读 92

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库

现代计算机应用程序都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是:

1.存储的(通常存储在磁盘设备上)
2.可操做的/可访问的(高效、有效)
3.共享的(由许多用户并发共享)
4.传输的(全部通过互联网传输)

构建有效数据库所面临的挑战:效率、安全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可用性、集成、新媒体类型(例如,音乐、视频)


大数据

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

大数据的特征:
1.体积:数据的量很重要
2.类型:有许多可用的不同类型的数据
3.速度:希望能接收到数据并迅速采取行动
4.准确性:你的数据的准确性,它与是否与事实一致。
5.:数据具有内在价值。在发现该值之前,数据没有用处。

数据的两种类型
1.非结构化数据
不需要预先定义这些数据
由于数据非格式化性质,需要专业知识来准备数据
可以是各种数据的组合
2.结构化数据
以严格的模式存储
可以被组织成关系数据库


数据[资料]管理

基于文件的系统vs数据库方法

基于文件系统
1.包含存储设备(硬盘)上的各种信息
2.文件(如txt文件、对象文件、源文件)
3.将文件直接存储在设备上,或者也可能存储在目录中
数据库方法
能对共享文件解决方案进行改进

使用文件系统存储数据的缺点
1.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多种文件格式,复制不同文件中的信息)
2.访问数据困难(必须编写一个新程序来执行每一个新任务)
3.数据隔离——多种文件和格式
4.完整性问题
完整性约束(例如,帐户余额>0)被“隐藏”在程序代码中,而不是被清楚地保存和声明
很难添加新的约束条件或更改现有的约束条件
5.更新与原子性
更新可能会使数据保持不一致(例如: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应该要么完成,要么根本不完成)
6.很难允许多个用户并发访问
不受控制的并发访问可能会导致不一致(例如:两个人同时阅读余额(比如100美元),然后通过取钱(比如每人50美元)来更新)


数据库基础

基础概念
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并具有隐含意义的已知事实
数据库:一个相关数据的集合
例如,一个学生记录数据库,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用户能够创建和维护数据库的程序的集合。
DBMS包含有关特定企业的信息(1.关联数据的收集2.用于访问这些数据的一组程序3.一个既方便又高效地使用的环境)
例如:

银行:交易
航空公司:预订,时间表
大学:注册,等级
销售:客户,产品,购买
在线零售商:订单跟踪,定制建议
制造:生产,库存,订单,供应链
人力资源:员工记录,工资,税收减免

数据库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和DBMS放在一起

常见主题
数据……由场景定义的
关系……在数据项之间
约束条件……对数据和关系的影响
冗余……每个数据项都有一个源
数据操作……声明性的、程序性的
并发性……多个用户共享数据
事务处理……多个动作,原子效应

数据库系统使您能够实现
定义数据库(指定要存储的数据项及其类型)
构建数据库(加载数据项并将其存储在某些存储介质上)
管理数据库(查询,即检索相关数据;更新,即添加、删除或修改数据项)
获取使用情况报告

基本期望
及时-例如航空公司数据库(快速响应)、CAD系统(必须为交互式)。
可修改-必须能够扩展或重组,以应对新的法律、要求、商业条件。
健壮的-例如,在更新期间的电源故障,必须能够恢复到一个一致的状态。
多用户-例如交易系统。
安全-不同类别的用户可能需要不同级别的访问。
无冗余

##数据库用户:
很可能会有大量的人需要定期访问该数据库。

对于大多数用户…
初级用户(又名参数化用户)——通常通过“固定式交易”来使用数据库——通过某种菜单系统进行标准化的查询和更新
在线用户-了解该数据库系统。可能能够设计他们自己的查询等。

由数据库管理员(DBA)来监督日常任务
对数据库的集中控制
1.授权访问
2.监控数据库使用情况
3.恢复数据
4.识别数据
5.选择数据库结构
6.管理视图的定义

系统分析师
1.确定最终用户的需求
2.为固定的交易和报告制定规范
3.也可以参与数据库的设计

应用程序程序员(实现分析师给出的规范):
1.测试
2.调试
3.维护生成的程序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用于描述数据库所允许的结构的概念。即元数据的结构。
数据模型的级别
1.高级的或概念性的(例如ER模型-涉及实体、属性和关系)
2.实现或基于记录的(例如关系、网络、层次—可用于立即推导物理实现)
3.低级的或物理的(涉及记录格式、访问路径等)
数据库模式:数据模型的一种形式,数据库将包含什么信息的结构描述。
数据库实例(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在数据库中填充的实际信息的任何组合。

理解
1.我们通过指定数据库的模式来定义该数据库。
2.然后,该状态是该模式的一个空实例。
3.为了创建初始实例,我们需要加载数据。
4.在此之后,状态中的每个更改都是对实例的一个更新。

ANSI-SPARC三级架构

ANSI-SPARC三级体系结构(1975年):
外部/视图级别:包括许多外部模式或用户视图。
概念层面(有一个概念模式):为一个用户社区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结构。
内部级别(具有一个内部架构):描述了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三级体系结构取代了两级方法(1971年):
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SPARC:标准规划和要求委员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的独立性

逻辑数据独立性:不改变外部视图而改变概念模式的能力。
物理数据独立性:更改物理存储路径和访问结构而不更改概念视图的能力。

数据库语言

视图定义语言(VDL):用于定义外部架构。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概念模式。
存储定义语言(SDL):用于定义内部架构。
注意:在概念级别和内部级别结合在一起的DBMS上下文中,DDL定义了这两个模式。
数据操作语言(DML)允许用户编写请求来检索和操作数据,以及与数据操作相关的其他任务:
1.非程序性DML(例如SQL,普通用户常用)
交互和/或嵌入式
设置时间/方向
2.程序性DML
嵌入在一种通用用途的语言中
一次记录

数据库查询处理

涉及的组件
1.运行时数据库处理器:接收和更新请求,并在存储的数据管理器的帮助下执行它们。
2.存储的数据管理器或文件管理器:可以使用操作系统进行磁盘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其他方面,如处理缓冲区。
3.预编译器:从主机语言程序中提取DML命令。
4.查询处理器(或补充器):解析高级查询,并将其转换为要由数据管理器执行的调用。

数据库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