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距离考试只有2个月的时间了,但是不少同学的心态已经崩了。
“想弃考了,好迷茫“
“今年复试没上岸,现在二战又到了疲惫期,感觉很心累“
考研非常磨练耐性,大家这个过程很迷茫,我特别能理解 ,贵在坚守本心。
所以我建议,给自己创造一个加分项,增加考研成功的砝码很重要。
只需一招 抓住考研复试面试官的心
一个今年上岸、成功录取到中山大学的同学,复试通过后,他疯狂轰炸我:
他没想到导师因为会一点Python而主动选择了他,还让他参加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
这让我对如何快速Mark上导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研究生期间遇到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会涉及到很多没有学过的知识。
所以除了专业知识,导师也非常看重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这样的素质并非每个通过初试的同学都具备。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Python也标榜着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如果你能在导师面前展现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和对整体科研方向的洞察,你当然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导师们的“天选之子”~
分分钟搞定论文,这也行?
考研结束之后,同学们还要直面毕业论文的“洗礼”。
我表弟毕业时,为了完成课题论文,头发都要掉得堵下水道了。
好不容易凑出了一版查重率低于5%的“完美论文”,结果被导师以各种理由退回来重新写:
没有文献积累 ,不了解前人的学术成果。
想当然,文章太空洞 ,缺乏分析讨论。
举例单一,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形成孤证。
后来我帮他用Python制作一个爬虫小工具,只需一键,论文选题需要的所有相关文献案例和课题研究的数据,“嗖”一下全都跑出来了。
那一届的优秀毕业论文,就有表弟的名字。
▲几千条论文几秒钟瞬间抓取
缺选题、缺资料、缺数据的时候,用这种方法来找文献资料,瞬间能让你的参考资料有数据、有内涵、有深度。
踏上学术攀登之路 你还差一个给力的工具
你以为Python只能帮你爬取文献?
Too young too simple!
浙江大学中文系徐永明教授,就通过自学Python,发布了70多副地图,300万字的数据,并荣获“2019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新海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
Python不仅可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在化学、文学、经济学、材料学等等其他学科,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包括像学术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两次Python特训营,帮助很多编程零基础的科研学者掌握Python工具,用于科研工作。
对于研究者来说,用Python辅助自己做学术研究是一座新的矿藏。
考研没上岸 我该如何做选择?
有同学可能会问 ,考研没上岸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给自己留一条通向职场的后路。
看看外面的招聘JD,你就会发现,Python成了许多公司的招聘门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熟悉Python成了很多岗位的招聘要求
Python在爬取资料、数据分析、自动化办公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现在各行各岗对Python的应用都非常普遍,举几个例子:
▲用Python爬取用户评论偏好,生成词云图
▲自动生成日报并发送
▲Python自动生成市场数据表
很多二战,或者找过工作的同学可能会有感触:
无专长:除了精通office,再也写出不出其他技能
工作难:专业普通,成绩一般,投的简历石沉大海
如果你考完研,想要给自己留一条通向职场的后路,Python就是带你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对Python心动了。
但12月份考研在即,很多同学会想:”没有时间学习怎么办?”
小编觉得大家可以常去一些技术论坛、群。多和别人交流,探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在这里向大家推荐(785128166)、群,有技术大牛解惑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