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学生临近毕业都会面临这样的三岔路口:考研、就业还是出国?
考研,一年多的艰辛路程要走,并且有可能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
出国,费用是第一障碍,大笔的开销是否会有预期的回报?
就业,竞争同样激烈,简历投递石沉大海,笔试、面试处处碰壁……
也许每个站在选择路口的大学生都会问,本科毕业,我究竟该如何抉择?
李开复这么说
为什么要考研?
考硕士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对某专业有兴趣,并且希望学得更深入透彻;考博士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对某专业有更强烈的兴趣,并希望做最高深、创新性的研究。
但是,今天大部分学生考研的动机却是:希望增加自己在某热门专业所在领域中申请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实力。
所以,更多人在报考研究生时会选择最热门的专业,也有很多人借此当作”学校晋级”的机会,也就是从二、三流的本科进入一流的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然后再依靠这个一流学府的知名度进一步选择出国或进入优秀的企业工作。这个动机是完全不符合研究生院培养学生深造的初衷的,但是它也是可以被社会所广泛理解、认同的。
中国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比较畸形,竞争异乎寻常的激烈。学历就变相地成为高级企业的第一层筛选过滤层。通过这层筛选,企业在招聘时可以节约面试成本。于是,有些公司可能只招收名校的学生,或是只招收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
这种“学历贬值”的状况绝对不是好的现象,但是它却反映了真实的实际情况。它鼓励着学生对名校、读研加大了追逐的步伐。所以一般而言,想进优秀的公司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考研来进入名校。
针对学生考研的问题,我的建议
1
优先考虑出国的可能性
即使你想留在中国,但出国比考研更能够帮助你学习最新技术、开拓生活视野,因为国外较好的学校里的师资、资源、教学方式都领先中国许多。我赞成每一个有能力出国的人都应该尝试一下出国读书。当然,大家要选择一个不太差的学校。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美国的签证不容易拿,所以你可以多申请几所不同国家的高校,比如考虑一下加拿大、英国、澳洲等地。
2
如果决定留在国内,同时又有意向去做研究工作,那就应该优先选择考研
尽量报考一个比你现在所在学校更好的学校、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科目、找一个值得尊敬的导师。一般来说,我会建议你选择一个曾经出国读书、有足够经费、年龄较轻、目前仍在一线动手做研究的老师做导师。当你读博士时,最好选择一个可以尽量少做与研究无关的纯粹经济项目的实验室,选择一个可以让你专心做研究课题的老师。如果你打算选择一个完全不动手的资深教授,那至少也要确定他有很多科研经费,为人谦逊厚道,而且确保他愿意找一个年轻有为的助教来帮助你。
3
如果只是为了进一个好公司工作而决定考研,在报考时可以更“功利”。
建议你尽量报考一个比你现在所在学校更好的学校,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科目,选一些以后工作中会用得上的课题,挑一个热门又实际的论文题目,找一个有管理或商业经验的导师。
4
如果觉得不考研也能找到好工作,也不想去读一个完全没兴趣的专业,建议选择就业。
你可以选择一个各方面因素都适合你的公司。你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公司是否有很好的培训员工的计划,是否有爱护属下的老板,是否有挑战你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如果那个公司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都与你的期望所吻合,我相信:当你的同学拿到硕士学位时,也许你比他们进步更多。
tips
在人生规划中,我建议同学们牢记一点:从下一步的下一步往回计划。做什么决定前都可以想想:我即将要作出的那一个决定会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我的再下一步计划。
例如:如果你的下一步是要出国读硕士,再下一步是想到美国微软工作,而又不想花家里太多的钱出国读书,这时,你可以去搜索信息:什么学校的硕士是较容易进、而且毕业后到微软的概率最大。你会发现有一个加拿大的大学,Waterloo University,毕业的学生进入微软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它比许多美国名校容易进,而且学费又低。这些信息网上都有,但是要有耐心和搜索的技巧,还要多建人际关系网——也就是俗称的“人脉”,譬如你可以多认识高你两年级的师兄,多和出国的朋友保持联系,或者直接问微软的员工哪些学校进入微软的概率最高。
其实,出国、考研、就业三者并不是你从一开始就要决定的事情,你可以挑两者并行,当你有了更多具体的选择——比如已经拿到国外高校offer、考研过关或得到国内公司的offer,那时你再作出最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