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一篇文章,主要讲解了weblogic的手工操作管理节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接着介绍:weblogic的手工操作被管理节点。
被管理服务器Managed Server
被管理服务器是一个WebLogic Server的实例,他从Admin Server那里获取配置信息。通常在Managed Server上部署自己的服务、组件或应用。基于性能考虑,Managed Server维护着一份只读的域配置文件,当服务启动的时候,会从Admin Server上同步配置文件信息,如果配置文件发生了改变,Admin Server也会将改变推送到Managed Server上。
集群Cluster
集群是一组WebLogic Server的组合,集群是为了满足服务的高可用(High Avilability)以及可扩展(Load Balancing)需求而出现的。需要注意的是,集群中的WebLogic Server必须版本号一致。Cluster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不能够跨Domain、Cluster中的服务器必须在同一个域中、Domain中可以有多个Cluster。
手工操作被管理节点
1、登录控制台
打开网页并访问:http://192.168.8.102:7001/console
用户:weblogic
密码:weblogic010
主界面如下所示
2、创建集群
点击"锁定并编辑",接下来可新建服务器或集群。
点击"环境"---->"服务器"
点击"新建"
填写被管理节点1的信息
填写新创建的集群信息
到此处,我们的集群已经创建出来,目前此集群中只有1个节点,下面我们再创建出集群中的第2个节点。
3、创建新节点并加入集群
创建新节点的流程,和上面创建节点1的流程大体相似,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的不同,一定要注意。
填写新节点信息,及要加入的集群信息
到此,redgift_Cluster这个群中的2个节点,就全创建完毕了。但是我们注意一下这2个节点的状态:Unknown。这是因为,还没启动这2个被管理节点。
点击"激活更改"保存配置
现在2个被管理节点的状态就显示为:SHUTDOWN
4、被管理服务器的密码认证
[root@weblogic ~]# cd /app/sinova/domains/base_domain/bin
[root@weblogic bin]# vi startManagedWebLogic.sh
对45至49行进行修改
修改前
修改后
被管理节点重启脚本
1、被管理节点1
[root@weblogic ~]# cd /app/sinova/bin
[root@weblogic bin]# vi restart_redgift_node1.sh
并加入如下内容
#!/bin/bash
DATE=`date +%Y%m%d`
WLS_NODE="redgift_node1"
USER_MEM_ARGS="-Xms1024m -Xmx1024m -XX:MaxPermSize=512m"
JAVA_OPTIONS="-DUseSunHttpHandler=true"
ServiceIP=192.168.8.102
export USER_MEM_ARGS JAVA_OPTIONS WLS_NODE ServiceIP
ps -ef | grep java | grep weblogic | grep -w ${WLS_NODE} | awk '{print $2}' | xargs kill -9 > /dev/null 2>&1
rm -rf /app/sinova/domains/base_domain/servers/${WLS_NODE}/tmp/*
sleep 1
nohup /app/sinova/domains/base_domain/bin/startManagedWebLogic.sh {WLS_NODE}-${DATE}.log 2>&1 &
脚本中注意部分
WLS_NODE:指定被管理节点的名称
USER_MEM_ARGS:被管理节点分配的内存
ServiceIP:管理服务器IP
2、被管理节点2
[root@weblogic ~]# cd /app/sinova/bin
[root@weblogic bin]# vi restart_redgift_node2.sh
并加入如下内容
#!/bin/bash
DATE=`date +%Y%m%d`
WLS_NODE="redgift_node2"
USER_MEM_ARGS="-Xms1024m -Xmx1024m -XX:MaxPermSize=512m"
JAVA_OPTIONS="-DUseSunHttpHandler=true"
ServiceIP=192.168.8.102
export USER_MEM_ARGS JAVA_OPTIONS WLS_NODE ServiceIP
ps -ef | grep java | grep weblogic | grep -w ${WLS_NODE} | awk '{print $2}' | xargs kill -9 > /dev/null 2>&1
rm -rf /app/sinova/domains/base_domain/servers/${WLS_NODE}/tmp/*
sleep 1
nohup /app/sinova/domains/base_domain/bin/startManagedWebLogic.sh ${WLS_NODE} http://192.168.8.102:7001/ >/app/sinova/logs/www/${WLS_NODE}-${DATE}.log 2>&1 &
脚本中注意部分
WLS_NODE:指定被管理节点的名称
USER_MEM_ARGS:被管理节点分配的内存
ServiceIP:管理服务器IP
3、总控制脚本
[root@weblogic bin]# vi restart_redgift_all.sh
并加入如下内容
#!/bin/bash
/app/sinova/bin/restart_redgift_node1.sh
/app/sinova/bin/restart_redgift_node2.sh
4、给所有脚本授予执行权限
[root@weblogic bin]# chmod +x *.sh
5、执行 总控制脚本
6、查看输出日志
被管理节点1的日志
[root@weblogic bin]# cat /app/sinova/logs/www/redgift_node1-20221016.log
从日志中,可以看到监听了对应的端口,状态变成了:RUNNING
被管理节点2的日志
[root@weblogic bin]# cat /app/sinova/logs/www/redgift_node2-20221016.lo
从日志中,可以看到监听了对应的端口,状态变成了:RUNNING
登录控制台查看被管理节点状态
点击"环境"--->"服务器"
可以看到,redgift_Cluster这个集群中的2个被管理节点,它们的状态已经由:SHUTDOWN变成了RUNNING。到此为此,weblogic的被管理节点和集群的搭建工作,全就成功结束了!
容易出错的地方
(1) 被管理服务器的密码认证
(2) startManagedWebLogic.sh中的用户和密码
(3) 重启节点脚本中的:IP、端口、Node名称(请换成你自己的设置)
结束语
至此,weblogic洞若观火第6篇之手工操作被管理节点就结束了。本篇文章中主要讲解了手工操作被管理节点,涉及到:创建被管理节点、创建集群、创建被管理节点并加入集群、被管理节点重启脚本。
本篇文章内容并不多,因为我知道有太多的新手兄弟了,我们要把weblogic的技术掰开揉碎了说。后续的内容更精彩,敬请期待,感谢兄弟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