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不属于连接协议,具有资源消耗少,处理速度快的优点,所以通常音频,视频和普通数据在传送时,使用UDP较多,因为即使丢失少量的包,也不会对接受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传输层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只能通过应用层来实现了。实现的方式可以参照tcp可靠性传输的方式,只是实现不在传输层,实现转移到了应用层。
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应用层模仿传输层TCP的可靠性传输。下面不考虑拥塞处理,可靠UDP的简单设计。
- 1、添加seq/ack机制,确保数据发送到对端
- 2、添加发送和接收缓冲区,主要是用户超时重传。
- 3、添加超时重传机制。
详细说明:送端发送数据时,生成一个随机seq=x,然后每一片按照数据大小分配seq。数据到达接收端后接收端放入缓存,并发送一个ack=x的包,表示对方已经收到了数据。发送端收到了ack包后,删除缓冲区对应的数据。时间到后,定时任务检查是否需要重传数据。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使用UDP进行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
RUDP
RTP
UDT
1、RUDP(Reliable User Datagram Protocol)
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RUDP)是一种基于可靠数据协议(RDP: RFC908 和 1151 (第二版))的简单分组传输协议。作为一个可靠传输协议,RUDP 用于传输 IP 网络间的电话信号。它允许独立配置每个连接属性,这样在不同的平台可以同时实施不同传输需求下的协议。
RUDP 提供一组数据服务质量增强机制,如拥塞控制的改进、重发机制及淡化服务器算法等,从而在包丢失和网络拥塞的情况下, RTP 客户机(实时位置)面前呈现的就是一个高质量的 RTP 流。在不干扰协议的实时特性的同时,可靠 UDP 的拥塞控制机制允许 TCP 方式下的流控制行为。
为了与网络 TCP 通信量同时工作, RUDP 使用类似于 TCP 的重发机制和拥塞控制算法。在最大化利用可用带宽上,这些算法都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2、RTP(Real Time Protocol)
RTP,实时协议被用来为应用程序如音频,视频等的实时数据的传输提供端到端(end to end)的网络传输功能。传输的模型可以是单点传送或是多点传送。数据传输被一个姐妹协议——实时控制协议(RTCP)来监控,后者允许在一个大的多点传送网络上监视数据传送,并且提供最小限度的控制和识别功能。
3、UDT(UDP-based Data Transfer Protocol)
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UDP-basedData Transfer Protocol,简称UDT)是一种互联网数据传输协议。UDT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速广域网上的海量数据传输,而互联网上的标准数据传输协议TCP在高带宽长距离网络上性能很差。顾名思义,UDT建于UDP之上,并引入新的拥塞控制和数据可靠性控制机制。UDT是面向连接的双向的应用层协议。它同时支持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和部分可靠的数据报传输。由于UDT完全在UDP上实现,它也可以应用在除了高速数据传输之外的其它应用领域,例如点到点技术(P2P),防火墙穿透,多媒体数据传输等等。
总结:UDP构建可靠数据传输
简单来讲,要使用UDP来构建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就要实现类似于TCP协议的超时重传,有序接受,应答确认,滑动窗口流量控制等机制,等于说要在传输层的上一层(或者直接在应用层)实现TCP协议的可靠数据传输机制,比如使用UDP数据包+序列号,UDP数据包+时间戳等方法,在服务器端进行应答确认机制,这样就会保证不可靠的UDP协议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