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两节课,教室外面喝口水,秋天的太阳,热情地照着教楼前面的桂花树,满树的黄花藏在浓密的叶底,却藏不住沁人心脾的幽香。
打开手机,发现收到了学生的不少微信祝福。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心里还惦念着老师!这大概是做老师最幸福的事了。
我1985年考上师范,那年国家正式设立教师节。印象当中,我虽然怯怯地,但很慎重地跟父亲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我不想做老师,老师这职业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我想上高中,考大学。
父亲劝解说以后教师的地位会提高的,你看都设立教师节了。
我懂得父母的无奈,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读师范可以不用交学费,国家还负担生活费,这就省出了三年高中的费用。父亲想让我早点走上工作岗位,为家里分忧解难。
而我想上大学,想找到海阔天空,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奶奶也劝我说小姑娘家家的,不干农活就不错了。
我被父亲送到了师范学校,我觉得自己是被卖给了三年的生活费,不住地抹眼泪。
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地走了,让我“骑着驴好找驴”,怕我在那里不安心学习,隔几天就给我写一封信。后来我还是表示我要回家,他又专门来学校找到班主任老师,希望老师跟我谈谈话,安抚一下我的情绪,让我在那里安心学习下去。
学习我喜欢,可我不想做老师。
毕业的时候,有门路的同学都分到了市里,县里,我只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父亲说这样弟弟妹妹就可以跟着我来乡里上学了。
我自己一个十几岁的人,一脸懵懂地踏上了乡村中学的讲台。第一节上课的时候,一条蛇从屋顶掉在讲台后面,我强装镇静,跳开蛇继续讲课,是一名调皮的男生帮忙把蛇挑了出去。
那时,脑子里只记得一点,我是老师,我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他们课堂说笑,不让他们有各种小动作,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否则就不让他们去吃饭。
现在想来,自己板着一副冷脸,不苟言笑地在十二三岁的孩子面前,自顾自地讲课,是不是很装?是不是会被看做“女魔头”?
毕业七八年后,我结婚有了孩子,慢慢地觉得自己的心柔软起来,对学生也有了笑脸,有了关心,看他们就像自己孩子或者至少是自己弟弟妹妹的感觉。他们需要爱,需要包容。况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个性特征,用爱守护,因材施教才是一个老师该做的。
有些孩子就算家教不太好,一时顶撞了老师,我已经没有被冒犯的感觉,也没有以前那么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了。
一路跌跌撞撞,我后来到了县城,又经过一系列地笔试面试,到了现在的单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心态越来越成熟,看学生的时候也觉得这些年的孩子更有礼貌,情商更高。
终于我发现,当站在讲台上,有人专注地听你讲话,你可以内心安静,平和,喜悦,不受外界干扰,你是一个纯粹的工作者,即便跟名利什么的都不沾边。
这就对了,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啊!后来我对工作的热情慢慢高涨,以至于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了。
想通了要好好工作,我觉得下面这几条可以尝试:
学着做一个有爱的老师是幸福的。因为有爱,你就可以包容,你就可以不计较学生的言差语错,你就可以不管学生个性的差异,内向或外向,活泼或内敛,只把他当成一个孩子,觉得他是可以塑造的,改变的,每个孩子都是前程无量的。
学着做一个有德行的老师是光荣的,比如不把学生因出身家境分成三六九等,尽量做到一视同仁,高中的学生已经有辨别能力了,老师尤其要注意避免言行上的偏差。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希求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回报,这就是最好的德行。
学着做一个有学识的老师是可敬的,作为教师,首先考虑自己能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道理,使他们专业有长进,成绩有提升。老师是最需要终身学习的一种职业,否则时代突飞猛进,一个趔趄,就把我们掀翻在地了。
学着做一个会反省的老师是可喜的。人的成长必须要学会反省,每一节课要反省,每次作业要反省,每一个学期要反省,每一学年更要反省。反省得多了,问题改进得多了,自然就会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缺点错误改正了,自然也就进步神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