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BGP水平分割规则用于防止AS内部产生环路,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IBGP路由产生环路的可能性,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BGP路由在AS内部只能传递一跳,如果建立IBGP对等体全互联模型又会加重设备的负担。
BGP 路径属性
AS_Path
Origin
Local_Preference
Local_Preference为缺省值100
Community
R3上通过aggregate命令将BGP路由10.0.1.0/24、10.0.2.0/24、10.0.3.0/24、10.0.4.0/24聚合成了10.0.0.0/16,并使用detail-suppressed抑制了明细路由的对外发布,R3只会将聚合后的BGP路由传递给R4,而不传递聚合前的明细路由。
Atomic_Aggregate是一个公认自由决定属性,它只相当于一种预警标记,而并不承载任何信息。当路由器收到一条BGP路由更新且发现该条路由携带Atomic_Aggregate属性时,它便知道该条路由可能出现了路径属性的丢失,此时该路由器把这条路由再通告给其他对等体时,需保留路由的Atomic_Aggregate属性。另外,收到该路由更新的路由器不能将这条路由再度明细化。
另一个重要的属性是Aggregator,这是一个可选传递属性,当路由聚合被执行时,执行路由聚合操作的路由器可以为该聚合路由添加Aggregator属性,并在该属性中记录本地AS号及自己的Router-ID,因此Aggregator属性用于标记路由聚合行为发生在哪个AS及哪台BGP路由器上
BGP 路由反射器
背景和问题
在大型网络中,BGP 的对等体关系会成指数级增长。如果一个 AS 中有 5 台路由器,每台路由器之间都要建立对等体关系,按照 IBGP 的全互连规则,需要建立 (5 \times (5 - 1) / 2 = 10) 个对等关系;如果有 50 台路由器,就需要 1225 个对等关系。这种方式不仅难以维护,而且占用大量资源。
路由反射器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允许 AS 内的路由器不需要全互连,而是通过一个或多个 RR 路由器反射路由信息。
路由反射器的工作原理和规则
在使用 RR 的拓扑中,有三类路由器角色:
- RR(路由反射器):负责接收和转发路由信息。
- Client(客户机):与 RR 相连的路由器。Client 之间不需要直接建立 IBGP 对等关系。
- Non-Client(非客户机):与 RR 相连但不是 RR 客户的路由器。RR 只会在 Client 和 Non-Client 之间转发路由信息。
RR 遵循以下反射规则:
- 来自 Client 的路由:可以反射给其他 Client 和 Non-Client。
- 来自 Non-Client 的路由:只会反射给 Client,不会发给其他 Non-Client。
- 来自 RR 自己学习的路由:可以传给所有对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