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自然语言处理从入门到应用——LangChain:记忆(Memory)-[自定义对话记忆与自定义记忆类]

落花时节又逢君to 2023-08-15 阅读 14

一、前言

​ Spring框架对Java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核心特性就是IOC(Inversion of Control, 控制反转)和AOP,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其中的IOC,我们通过将组件交由Spring的IOC容器管理,将对象的依赖关系由Spring控制,避免硬编码所造成的过度程序耦合。前几天的时候,笔者的同事问我为什么要使用构造器的注入方式,我回答说因为Spring文档推荐这种,而说不出为什么 T^T,后面抽时间了解了一下,下面就是笔者要讨论的就是其注入方式。
 

二、常见的三种注入方式

​ 笔者为了方便起见就只是用注解的方式注入(现在也很少使用xml了吧,(~ ̄▽ ̄)~)

2.1 field注入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FooController {
  @Autowired
  //@Inject
  private FooService fooService;
  
  //简单的使用例子,下同
  public List<Foo> listFoo() {
      return fooService.list();
  }
}

这种注入方式应该是笔者目前为止开发中见到的最常见的注入方式。原因很简单:

  1. 注入方式非常简单:加入要注入的字段,附上@Autowired,即可完成。
  2. 使得整体代码简洁明了,看起来美观大方。
     

2.2 构造器注入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FooController {
  
  private final FooService fooService;
  
  @Autowired
  public FooController(FooService fooService) {
      this.fooService = fooService;
  }
  
  //使用方式上同,略
}

​ 在Spring4.x版本中推荐的注入方式就是这种,相较于上面的field注入方式而言,就显得有点难看,特别是当注入的依赖很多(5个以上)的时候,就会明显的发现代码显得很臃肿。对于从field注入转过来+有强迫症的园友 来说,简直可以说是石乐志  (`Д´*)9。对于这一点我们后面再来讨论,别急。
 

2.3 setter注入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FooController {
  
  private FooService fooService;
  
  //使用方式上同,略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FooService(FooService fooService) {
      this.fooService = fooService;
  }
}

​ 在Spring3.x刚推出的时候,推荐使用注入的就是这种,笔者现在也基本没看到过这种注解方式,写起来麻烦,当初推荐Spring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这里我们引用一下Spring当时的原话:

​ 咳咳,简单的翻译一下就是:构造器注入参数太多了,显得很笨重,另外setter的方式能用让类在之后重新配置或者重新注入
 

​ 那么后面为什么又换成构造器注入了呢?(喂喂喂,Spring你前一大版本还贬低构造器注入,后面就立刻捧人家了不好吧,不过能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是真正令人称赞的地方吧 (๑•̀ㅂ•́)و✧)
 

三、构造器注入的好处

​ 先来看看Spring在文档里怎么说:

​ 咳咳,再来简单的翻译一下:这个构造器注入的方式啊,能够保证注入的组件不可变,并且确保需要的依赖不为空。此外,构造器注入的依赖总是能够在返回客户端(组件)代码的时候保证完全初始化的状态
 

下面来简单的解释一下:

  • 依赖不可变:其实说的就是final关键字,这里不再多解释了。不明白的园友可以回去看看Java语法。
  • 依赖不为空(省去了我们对其检查):当要实例化FooController的时候,由于自己实现了有参数的构造函数,所以不会调用默认构造函数,那么就需要Spring容器传入所需要的参数,所以就两种情况:1、有该类型的参数->传入,OK 。2:无该类型的参数->报错。所以保证不会为空,Spring总不至于传一个null进去吧 😦
  • 完全初始化的状态:这个可以跟上面的依赖不为空结合起来,向构造器传参之前,要确保注入的内容不为空,那么肯定要调用依赖组件的构造方法完成实例化。而在Java类加载实例化的过程中,构造方法是最后一步(之前如果有父类先初始化父类,然后自己的成员变量,最后才是构造方法,这里不详细展开。)。所以返回来的都是初始化之后的状态。

等等,比较完了setter注入与构造器注入的优缺点,你还没用说使用field注入与构造器的比较呢!那么我们再回头看一看使用最多的field注入方式:

//承接上面field注入的代码,假如客户端代码使用下面的调用(或者再Junit测试中使用)
//这里只是模拟一下,正常来说我们只会暴露接口给客户端,不会暴露实现。
FooController fooController = new FooController();
fooController.listFoo(); // -> NullPointerException

如果使用field注入,缺点显而易见,对于IOC容器以外的环境,除了使用反射来提供它需要的依赖之外,无法复用该实现类。而且将一直是个潜在的隐患,因为你不调用将一直无法发现NPE的存在。

还值得一提另外一点是:使用field注入可能会导致循环依赖,即A里面注入B,B里面又注入A:

public class A {
    @Autowired
    private B b;
}

public class B {
    @Autowired
    private A a;
}

如果使用构造器注入,在spring项目启动的时候,就会抛出:BeanCurrentlyInCreationException:Requested bean is currently in creation: Is there an unresolvable circular reference?从而提醒你避免循环依赖,如果是field注入的话,启动的时候不会报错,在使用那个bean的时候才会报错


四、答疑

​ 好了,相信已经园友们知道了构造器注入的好处,那么回到了在前面提到的问题:

Q1:跟3.x里说的一样,我要是有大量的依赖要注入,构造方法不会显得很臃肿吗?

对于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类当中有太多的责任,那么你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违反了类的单一性职责原则,从而导致有这么多的依赖要注入。

Q2:是不是其他的注入方式都不适合用了呢?

当然不是,存在即是合理!setter的方式既然一开始被Spring推荐肯定是有它的道理,像之前提到的setter的方式能用让类在之后重新配置或者重新注入,就是其优点之一。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依赖有多种实现方式,我们可以使用@Qualifier ,在构造方法里选择对应的名字注入,也可以使用field或者setter的方式来手动配置要注入的实现。
 

五、总结

​ 使用构造器注入的好处:

  1. 保证依赖不可变(final关键字)
  2. 保证依赖不为空(省去了我们对其检查)
  3. 保证返回客户端(调用)的代码的时候是完全初始化的状态
  4. 避免了循环依赖
  5. 提升了代码的可复用性

另外,当有一个依赖有多个实现的使用,推荐使用field注入或者setter注入的方式来指定注入的类型。这是spring官方博客对setter注入方式和构造器注入的比较。谢谢各位园友观看,如果有描述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与大家共同进步!

参考链接:

Setter injection versus constructor injection and the use of @Required

Field Dependency Injection Considered Harmful | Vojtech Ruzicka's Programming Blog

 

出处:joemsu - 博客园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