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模块化的运营商
和互联网厂商相反,绝大部分电信运营商演化为“all-in-one”(集于一身)。为更好地了解运营商市场所受的干扰,将移动运营商视图分为三大业务层:连接、服务和发布。对于市场的变化,三大业务层所受影响不同,面临迥然的运营挑战和竞争压力。同样的,对未来增长、差异化和盈利能力存在不同的机遇。
和互联网厂商相反,绝大部分电信运营商演化为“all-in-one”(集于一身),为基于可靠性和扩展性的小量核心业务(语音、短信、数据访问)的竞争而优化。为数千万,甚至数亿的用户提供5个9的可靠性,运营商必须进行垂直整合。集于一身的电信运营商涵盖网络运营、电话、消息,数据访问,用户身份管理、认证和计费,以及发布和零售。(99.999%,以前有个项目在大话呼压力,每秒300带媒体流的某语音业务请求下,接通率达到了6个9,跑一次至少花2天。实际上在非真实环境中,仅在仪表模拟,如果不能达到100%,且失败的概率是稳定,仍可能是程序问题。在密密麻麻的代码中最后锁定是2行代码的顺序有问题,在极其繁忙(我已作了流控和并行处理)且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计数出现越界(我已做了错误保护,虽然无法预测哪里出错)。修订后,在模拟环境下可以到达100%的成功率。
我讨厌的开发人员之一是哪些写完不做验证,就扔给测试人员的那种。开发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大规模军团作战时期。我很怀疑12306是十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作品,不严谨,无测试,随随便便架构没定好就开发,随随便便不严格测试就上线。
说起严格测试,要骂骂珠江数码,广州市有线电视的提供者。前几天下班回家,老爸说机顶盒坏了,说下午使出现“信号故障”的提示,关机再开什么台都不行了。打电话,永远忙音。打114问有没有其他的联系电话,曰没有,转到114特服台,说已收到大量用户保障该特服电话打不进,出现大范围故障。如果同时出现大量故障,就不可能是机顶盒的问题,我猜测是推送新节目单-增加或删除几个台时,新节目单的格式错误,机顶盒无法读出,而原有的节目单已被覆盖,属于更新的一级事故。上网看,却无相关信息,包括珠江数码网站。第二天老爸扛着机顶盒去有线电视的营业厅,回来说人山人海,基本都是老人。营业厅的人道歉,说是在升级,可能老人家不会处理。这厮真是找抽,最恶心的就是将自己的错误推给客户,抽他。第三天,羊城晚报上终有报道,网友给出了恢复出厂配置的复位方法,注意不是珠江数码的官网或微博。只要那个下午开机,就会中招。具体的故障问题没有提及,珠江数码奉行鸵鸟政策,没有任何说明,没有公开道歉。从现象看,我的猜测应是八九不离十。从研发、运营维护的角度看,在生产环境推出前,没有经过严格测试,这是典型的违反流程的一级事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运营商市场所受的干扰影响,移动运营商视图分为三大业务层:连接、服务和发布。
1. 连接业务:高速移动互联网访问和广域连接。
2. 服务:电话、SMS、内容门户和其他增值业务。
3. 发布:物理和数字零售业务,消费者智能分析(consumer intelligence,也即顾客信息,两种翻译均见过),顾客关怀、电信自有应用、Web门户等。
三大业务层受到的影响不同,面临运营挑战和竞争压力有很大的不同。同样地对未来增长、差异化和盈利能力有不同的机遇。
连接层为不断增长的数十亿设备随时随地的连接需求在提升。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数字生态系统价值链的重要部分,是运营商的增长机会。主要的挑战是如何避免商品化,也即缺乏有意义的差异化,导致价格竞争和利润减少。
业务层看来很难不同。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已生产洪水般OTT替代品创新,切走传统SMS和电话服务的收入。OTT替代品通常用在对电信运营商而言的小预算,获得巨大用户到达率和服务可扩展性。例如,仅2年时间,Viber就突破100M(1亿)用户,Whatsapp服务已扩张到每天10B文本消息,视频呼叫应用Tango,发展到190国家23M用户。这些毫不逊色的公司从根本上与电信运营商不同。尽管传统电话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创新语音解决方案可以为运营商提供有吸引力的机会,我们将在后面章节中讲述。
OTT通信市场继续以闪电速度演进。运营商无法在步伐、冒险文化、自由和免费服务付费增值的商务模式,以及OTT生态系统的全球网络效益上与之竞争。运营商作对OTT威胁的回应的倡议,如Joyn和之前的WAC,现在看来已经过时,无望地落后于领先的OTT厂商。
发布业务层又是另一故事。发布更多地被看作成本中心,而非新收入机遇,尽管对运营商建立新控制点和收入流上很大潜力。
Apple、Googe和Facebook利用运营商所有集于一身的僵化,通过私有方案逐步替代运营商的核心资产,如定位、认证、单点登录,用户识别和计费。收到业务层各层之间的内部冲突,运营商自有服务进入市场晚。在吸引承诺高ARPU值智能手机用户的诱引下,运营商通过提供价位范围广的智能手机,努力填充市场。这个战略服务于提高连接业务的短期目标,但同时交出了与认证、用户身份管理和计费服务相关联的用户拥有权,伤害了服务业务的长远竞争力。
运营商要创新成功,三大业务层需要独立运营和评测,各自寻求最合适的创新策略、KPI,流程和优先事项。提供不同创新,融入到运营商不同的连接、服务和发布业务层,将使运营商在新的可选性和灵活性竞争基础上获得成功。
运营商在评估创新投资时需要问下面关键问题:
• 我们的数字倡议要在哪个业务层运作?
• 在这/这些业务层,是否有合适的流程和KPI有助竞争?对特定业务层,KPI是否遵循行业最佳实践?(例如,扩展性和可靠性在服务层提供新服务中实施并不合适)
• 是否创新融入为其所对应的业务层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