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虫业务应该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应用广泛,各大厂商一方面增强了自身业务的技术反爬,另一方面同时也在哼哧哼哧地爬着各种的数据源。对大厂的爬虫业务部门来说,风险有所保障,毕竟是地头纳税大户,政商关系良好,自身也有法务把关,很难出现重大的风险。但是对小公司或者小作坊甚至是个体户,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根据笔者近几个月接受咨询的情况来看,公安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线索抓人的情况不少,虽然大部分“嫌疑人”都获得了取保候审,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许多被爬大厂的容忍度在降低,意图直接通过刑事手段来斩断虫源。
那么为什么大厂偏爱刑事手段,而非民事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呢?简而言之就两个字——“效率”。民事途径追究爬虫责任的难点在于:
1. 取证困难。许多爬虫使用代理等途径,即使不使用代理,企业也很难通过IP找到侵权责任人,而且侵权行为很难固定;
2. 司法周期漫长。即使有幸找到了侵权责任人,也固定到了证据,司法周期的漫长和低效,也会极大影响追责的意义。
3. 经济效益低。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民事途径,不仅耗时耗力,诉讼费律师费及其他差旅等杂项也是大笔费用,但是最终法院能判决的侵权责任人承担的费用或侵权责任人有能力承担的费用,非常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