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在离开学校,进入公司之前,最好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对未来的工作方向不明确,建议可以在一个比较好的软件上查下自己专业或者要去的公司对应项目的工作要求,看看自己的方向是否符合。
我这里着重说下互联网企业,比如你春招或者秋招签了公司,有了offer。这时候可能还不清楚之后的工作岗位是什么,这里我先简单的介绍下: 一般产研部门包含大产品部和大研发部。大产品一般包含产品、运营、商务等。大研发部一般是前端研发部、后端研发部、设计部、测试部等。 如果经过面试和筛选去做了产品,建议关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公众号。 话归主题,从入职到入门,低级->中级->高级->资深,然后专家、高级专家等,我们要不要深耕一个领域呢? 从我工作十多年的经历来说,深耕非常有必要。一个行业,13年为入门并掌握该行业的基本玩法,能适应并上手; 35年已经可以在这个行业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寻找一些行业bug,修复并有自己的看法; 5~10年可以在行业中主导一些大项目了,根据自身的经验、行业的发展,甚至有了些前瞻性的行业发展建议; 10年以上,已经是行业的精英了,除了发展该行业、指导新人、领跑该行业,可以考虑对其他行业的支持,或者借助其他行业的支持来发展本行业了。
以测试行业举例:
1~3 熟悉测试行业,能够完成测试任务。能力稍差的完成黑盒测试,能力稍强的完成灰盒或者白盒测试。熟练编写测试用例,能够说出完整的测试流程。 之前面试过工作5年的测试朋友,很多说不出完整的测试闭环。 可以总结一些业务文档,形成一些记录的好习惯
3~5 能够完成业务测试,梳理接口,使用工具完成自动化脚本,完全掌握测试方法,随便的需求都有测试应对方案,不急不躁。随时总结业务需求,能够复盘测试项目。在工作中担任了部分产品、项目的职能。 这个时间段也是一个人成熟增长最好的时候,家庭负担不重,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也是最能加班的时候,996不在话下。这个阶段往往会奠定你的未来之路。如果你现在正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好好利用,莫荒废
5~10 可能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对测试行业现有的运行模式了如指掌,熟悉研发的流程和痛点。管理测试团队,知道这个团队的短板和每个人的特点,对于重大的项目,比如多部门联合的项目,可以担任整体的测试负责人,不仅负责协调测试,还负责创建数据、收集测试进度、上线项目安排和最后的复盘。
10年以上 担任测试负责人,根据公司的产品制定对应的测试策略,可以使用测试左移、流量回放、搭建各种流行框架等方式来提升测试质量。慧眼识英雄,能否发现测试的好苗子来辅助自己等。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测试行业不同工作时间的不成熟建议。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这些跟深耕有什么关系呢? 莫着急哈,接下来就是正文了。
当你进入一个行业,第一个阶段1~3年就是非常好的试错时间。如果觉得合适,就可以继续深挖该行业的内容,为未来打好基础; 如果觉得不合适,最好早一些跨行业、换行业,不要久拖不决。人的时间很宝贵的,如果不合适,早点说早点换,不要一直犹豫不决。 有时候就好比挖井,开始挖了10米,觉得没水就放弃了;然后换个地方挖,20米放弃了; 再换个地方,50米放弃了。也许水就在51米,就差那么一nainai就能挖到了。坚守一个行业,最后成为专家,成为领军人物,这时候吃穿住行应该也就不愁了。一个行业,能够做到极致,就可以成为行业标杆,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主导事情。 但是也需要明白,如果开始就觉得不合适,一定要早点提出早点换,但是也需要分析下,是自己不喜欢还是做不到。如果是不喜欢,完全接受不了,建议就换; 如果是喜欢但是因为不熟悉流程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建议这种还是要再坚持坚持的。终究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人都爱说狗熊掰棒子,捡一个掉一个。最好还是踏踏实实、稳稳定定的长足发展。 个人建议,深耕一个行业或者领域,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