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之际,如果让国人投票选出最熟悉,最能表达感情,最朗朗上口的词句,想来莫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吧。每每读来,是不是总会被词人字里行间的温情通透所感动。如果再知道词人当时当日的处境,估计就只能五体投地啦。
适逢中秋佳节,自然的想到了那两句词和他的作者苏东坡。苏东坡在学词人眼里可能是神一般的存在,对其才华更是不吝惜冠绝古今的评价。还有各种美食家凡是品过东坡肘子,东坡肉的,也无不给予空前绝后,美不胜收之类的评价。
但如果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样的佩服之情,怕是又会上升到人生典范,惊世伟男的高度。特别是知道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迈诗句竟是词人一路被贬的漂泊遐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亦是嫡居岭南的悠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才是才子的真性情,就更会被词人不仅词绝当世,独领古今风骚,更兼胸襟广阔,赤子情怀所折服。进而再知道了西湖美景竟是苏堤凭添,更会对词人为官勤奋,治理有方,福泽千年所感叹。如果再光顾东坡酒楼,品味肘子,东坡肉加各式东坡小菜,知道之所以食材普通,却贯通南北,竟是因为词人一生由天府之国到繁华京都,再到锦绣苏杭、潮州,直到天涯黄州,颠沛流离所致;所谓东坡亦是生计所迫,亲自耕种,勉以裹腹的一片小菜园,是不是更会对词人热爱生活,以苦为乐,不以物喜己悲的情怀所感叹。
诗词书画皆名篇,这是一颗多么玲珑的心;清苦处处留美味,这是一颗多么灵巧的心,被贬辗转天涯路,这是一颗多么乐观的心;遭逢大苦不蹉跎,这是一颗多么坚韧的心。于是林语堂最后这样写道: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面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