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数据库--MySQL基础


SQL基础

RDBMS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

基础语法

1.  SELECT              - 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2. UPDATE - 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3. DELETE - 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4. INSERT INTO - 向数据库中插入新数据
5. CREATE DATABASE - 创建新数据库
6. ALTER DATABASE - 修改数据库
7. CREATE TABLE - 创建新表
8. ALTER TABLE - 变更(改变)数据库表
9. DROP TABLE - 删除表
10. CREATE INDEX - 创建索引(搜索键)
11. DROP INDEX - 删除索引
12. SHOW DATABASES - 查看可用的数据库
13. USE DATABASES - 使用数据库
14. TRUNCATE TABLE - 清空表数据

基础运算

运算符

描述

=

等于

<>

不等于,在某些版本的SQL中,这个操作符可能写成!=

>

大于

<

小于

>=

大于等于

<=

小于等于

BETWEEN

在某个范围内

LIKE

搜索某种模式:%表示零个,一个或多个字符,_ 表示单个字符

IN

为列指定多个可能的值

基础关键字

关键字

描述

DISTINCT

去重

ORDER BY

ORDER BY 关键字默认情况下按升序排序记录。

IS NULL

参数是空

IS NOT NULL

参数不是空

TOP number

指定要返回排名记录数量。

索引

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1.  小的数据表不应当使用索引;
2. 需要频繁进行大批量的更新或者插入操作的表;
3. 如果列中包含大数或者 NULL 值,不宜创建索引;
4. 频繁操作的列不宜创建索引。

事务

事务具有以下四个标准属性,通常用缩略词 ACID 来表示:

  1. 原子性:保证任务中的所有操作都执行完毕;否则,事务会在出现错误时终止,并回滚之前所有操作到原始状态。
  2. 一致性:如果事务成功执行,则数据库的状态得到了进行了正确的转变。
  3. 隔离性:保证不同的事务相互独立、透明地执行。
  4. 持久性:即使出现系统故障,之前成功执行的事务的结果也会持久存在。

用于控制事务有四个命令

  1. COMMIT:提交更改;
  2. ROLLBACK:回滚更改;
  3. SAVEPOINT:在事务内部创建一系列可以 ROLLBACK 的还原点;
  4. SET TRANSACTION:命名事务

函数

函数

作用

max(column_name)

返回所选列的最大值。

MIN(column_name)

返回所选列的最小值。

COUNT(column_name)

返回指定列的值的数目。

AVG(column_name)

返回数字列的平均值。

SUM(column_name)

返回数字列的总和。

FIRST(column_name)

返回指定的列中第一个记录的值

LAST(column_name)

返回指定的列中最后一个记录的值。

upper()

函数字母大小写转换函数,将字母转成大写

lower()

字母大小写转换函数,将字母转成小写

MID()

函数用于从文本字段中提取字符。

LEN()

返回文本字段中值的长度。

ROUND()

把数值字段舍入为指定的小数位数。

NOW()

当前系统的日期和时间。

FORMAT()

对字段的显示进行格式化FORMAT(Now(),‘YYYY-MM-DD’)

SQRT(column_name)

计算得出任何数值的平方根

RAND( )

用于产生 0 至 1 之间的随机数

ISNULL()、NVL()、IFNULL() 和 COALESCE()

----------------------------

-----------------------

----------------------------

-----------------------

----------------------------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