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录介绍
1、root :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目录,root是具有超级权限的用户。
2、bin ->usr/bin : 存放系统预装的可执行程序,这里存放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系统的任何目录下执行。
3、usr:它是linux的系统资源目录,里边存放的都是一些系统可执行文件或者系统的一些文件库。
4、usr/local/bin:存放用户自己的可执行文件,同样这里存放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系统的任何目录下执行。
5、lib->usr/lib: 这个目录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6、boot : 这个目录存放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7、dev: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Linux中的设备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8、etc: 这个目录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
9、home: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以用户的账号命名,叫作用户的根目录;用户登录以后,默认打开自己的根目录。
10、var : 这个目录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文件存放在该目录下,比如运行的各种日志文件。
11、mnt :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
12、opt: 这是给linux额外安装软件所存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为空。
13、tmp: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二、防火墙相关命令
------防火墙开启、关闭、禁用
1、设置开机自动启用防火墙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service
2、设置开机不需要自动启动防火墙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3、启动防火墙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4、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5、检查当前防火墙的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配置防火墙端口
1、查看防火墙状态
firewall-cmd --state
2、重新启动防火墙
firewall-cmd --reload
3、查看防火墙开放的端口
firewall-cmd --list-ports
4、检查某个端口是否开放
firewall-cmd --query-port 端口号/tcp
5、开启防火墙指定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端口号/tcp --permanent
6、移除指定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port=端口号/tcp --permanent
------关于防火墙操作的解释
–zone => 作用域
–add-port=端口号/tcp => 添加端口,格式为:端口/通讯协议
–remove-port=端口号/tcp => 移除端口,格式为:端口/通讯协议
–permanent => 永久生效,没有此参数重启后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