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开发方法
- 定义: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核心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分解"。优点: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缺点:不适合解决大规模的、特别复杂、需求易变化项目。
- 3种分类:
结构化分析:根据分解与抽象的原则,按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流程,用数据流图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从而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结构化设计:根据模块独立性准则、软件结构优化准则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体系结构,用软件结构图来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实现系统的概要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由3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顺序、选择和重复。
- 结构化分析
步骤:
第一步,画出当前系统(可能是非计算机系统,半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流图(可以包括一些非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流及处理的命名,如部门名、岗位名、报表名等),以及经历了哪些处理过程。在这个数据流图中。这个过程在与用户的充分沟通与交流中完成。
第二步,建立系统逻辑模型。将所有自然数据流都转成等价的逻辑(数据)流。例如,将现实世界的报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里;又如将现实世界中“送往总经理办公室”改为“报送报表”。
第三步,划清人机界限。确定在系统逻辑模型中,哪些将采用自动化完成,哪些仍然保留手工操作。这样,就可以清晰地划清系统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