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百度靠的是抓取别网站内容,展现给用户,来获得流量和收益的。
移动互联网崛起时候,大部分的网站并没有针对移动端做适配,这就导致用户在百度搜索关键词,进入网站内容的时候,浏览体验非常差。
百度应对的方法是:
1、将没做移动端适配的网页,移动端搜索的时候排名向后移;
2、没做移动端适配的网站,禁止投放百度推广,通过这种手法倒逼网站做移动端的适配。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需要另外单独开发一个适配移动端的网站,成本比较高。很多企业最后选择了做公众号。在公众号上,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向客户推送文章。
当大量企业把内容创作的阵地转移到了微信公众号,百度无法抓取到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所以抓取的内容总量就变少了。
阿里巴巴可让商家入驻淘宝店、天猫店,然后收取入驻费用、广告费,为什么百度就不能搭建一个企业站平台,让企业在这个平台里发布原来在自己网站里发布的内容呢?这样就不用担心适配的问题了。
后来,百度推出了百家号,但是还是晚了。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量的互联网信息都集中在一个个APP里,大部分的APP都不对百度爬虫开放,百度只能望洋兴叹。
图文类的APP,让百度抓取的信息下降之后,这些app慢慢地让用户培养出在自己网站/APP内进行搜索的习惯。比如知乎、微博、今日头条,都有搜索功能。
再后来, 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视频类的内容平台,百度在抓取上更是无可奈何。
用户在互联网进行搜索,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得有效信息。
用户想学番茄炒蛋,可以在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看视频操作,而不是看百度知道或百度经验;
用户想看人们对热门话题的讨论,用户可以在知乎、微博进行搜索;
用户想了解电影、图书等的信息,用户可以在豆瓣看评价。
百度在信息建设上,花了很多功夫,比如百度知道、百度经验、百度百科等等,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搜索早已今时不同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