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7、常用的数据结构

曾宝月 2022-03-30 阅读 53
python
列表(list)元组(tuple)字典(dict)

集合(set)

1.列表:是用来存储多个数据的数据结构

特点:

列表中的数据是有序的。
列表的大小和列表中的元素都是可变的。
列表中可以存储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

2.使用列表存取数据

(1)创建列表

【语法】变量=[数据1,数据2]

示例1、

我们将小华(95分)、小明(85分)、小强(87分)、小红(89分)的数学成绩保存到列表中:

并且使用print()函数打印出来到控制台上:

score=[95,85,87,89]
print(score)

运行结果:

(2)使用索引访问列表数据

列表的数据是有序的,每个数据都有一个整数索引,列表索引有两种表现形式。

(~)正向索引:列表中的第一个数据的索引值为0,最后一个数据的索引值为列表长度减1。

(~)反向索引:最后一个数据的索引值为-1。

【语法】:变量=列表[索引]

示例:

score=[95,85,87,89]
print('小红的分数是:%d'%(score[-1]))
print('小华的分数是:%d'%(score[0]))
print('小强的分数是:%d'%(score[2]))

运行结果:

(3)更新列表中的值

列表允许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方法名功能
append(obj)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数据obj。
insert(index,obj)在列表中索引为index的位置插入新的数据obj,插入位置之后的数据索引全部自增1。
pop(index =-1)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是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
list(index] = obj将obj赋值给列表中索引为index的元素。
del listlindex]删除列表中索引为index的元素,删除位置之后的数据索引全部自减1。

具体使用方法为下面代码:

score=[95,85,87,89]

score.append(90)
print(score)
print('在末尾添加的新分数后的列表:')
print('=='*13)

score.insert(1,90)
print('在列表中索引为1的位置添加了新分数,小帅的分数90分:')
print(score)
print('=='*13)

dete=score.pop()
print('移除的数据:%d'%dete)
print('移除最后一个分数的列表为')
print(score)
print('=='*13)

del score[4]
print('删除的五个分数后的列表:')
print(score)
print('=='*13)

score[1]=score[1]+9
print('由于分数算错了给小明加上了9分:')
print(score)

运行结果:

(4)遍历列表

我们可以用for循环来实现:

示例:

这里有小明、小强、小帅、小强、小丽、小红的数学分数分别为95、89、91、87、94、90分我们用遍历列表来看看

score=[95,89,91,87,94,90]
for G in score:
    print('分数为:%d'%(G))

运行结果: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